1592458402478.jpg

週四繫辭課,易經老師徐錦文講的是上傳的第五、六、七章,其中第五章闡述「日新之謂聖德,生生之謂易」學生我特感興趣,因我的小舅子大名就是"生生",聽師一課,才體會出老岳父生前顯然讀過易經的,若非適逢戰亂,當不致中斷,而小舅子的修為果然不負此名。

什麼是《易經》的根本精神?老師說:「《繫辭》中的"生生之易",就是對『易』的最透徹說明。『易』是以"生生"為基本方式生存的。『易』就是『生』,而"生生"則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生成過程,沒有一刻停息,它是由自然界本身來不斷地生成,不斷地創造,所以天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生生"為基本的存在方式」。

師說:「天地間最大的德業就在於萬物生生不息,繁榮不已,是萬物各有所歸,聖人順天而行,其最大的德業在於日日新又日新,窮久不盡,使人們各有所歸,各有所安,生生不息,繁榮昌盛,功及萬代。」簡言之,是宇宙大道的生生不息、大化流行,體現一種綿延不斷、創造不息的生命精神。

宇宙是從「無極」發生出「太極」,而後有「陰」、「陽」兩儀,再由兩儀化出「太陰」、「太陽」、「少陰」、「少陽」等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而六十四卦並非代表這個宇宙的生成就完結了,六十四卦最後兩卦是「既濟」、「未濟」,這說明事物發展到最後必然有一個終結,但此一終結卻又是另一個新的開始。師說,就如花開花落,花落時「化作春泥更護花」,繼續負起培育下一代的使命。

在易經課程裡,老師曾說:「生生之謂易這一句話很重要!易道"生生",易經聖人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死是陰的一面,在道中;生是陽的一面,也在道中。易經文化,看人生是樂觀的,永遠站在亮邊看。如太陽下山時段,看見的是「落日餘暉,晚霞璀璨」;經六個時辰後,太陽又從東邊昇上來,這種生生不已,永遠在成長。

老師強調:「所謂生生之謂易,是我國文化特殊的哲學觀點,《易經》博大精深,對中華文化的形成產生巨大的影響。漢初三傑中的張良,從易經中讀到最神秘的一句話,張良領悟之後,得到曠世天書,成為漢朝開國功臣。」何謂神?易經聖人說,陰陽不測之謂神;孟子說,聖而不可知之謂神。

易道廣大,無非陰陽,陰生陽,陽生陰,陰陽對應,生生不息,如十二辟卦是一年十二個月陰陽交替消息的現象,無非陰陽消長而已。人類稟承陰陽之氣,天地氤氳之良好環境而生生不息,陰陽變化之不同,使有善惡之性。易道無窮,廣全周備,無所不包,天地萬物之機理皆在其中。

最後,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人類認識宇宙往往是不足的,尤以凡胎肉眼探求未知,往往以偏概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見解,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說能體會聖人之道者鮮矣。」師勸同學們應以君子自居,進德修業,欲及時也!

109/6/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呆呆 的頭像
    呆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老芋仔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