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90704_180934.jpg

P_20181018_163950.jpg

P_20180922_195725.jpg

一邊鋤地,一邊唱歌,自得其樂的老哥哥忽然想起曾在雅虎部落格看過一篇耐人尋味的文章,文章雖然寫的不是很好,但有點意思,老哥哥回憶著:

大隱與小隱不期而遇,兩隱者互相問候。隱者飲也!說白了就是一大一小兩個酒徒,在酒肆相遇,老酒友碰面自然寒暄幾句,於是小隱問:「大隱兄!久未謀面,近來可好?想必仍『飲』於市,長安『市』上酒家眠,自稱某是酒中仙」。大隱答:「但願長醉不願醒,莫使金樽空對月。」並反問:「賢弟仍『飲』於野?結廬在山林,『野』味都嚐遍」。小隱答:「無花無酒怎度日,趣味蕭然似野僧」。

兩人相見歡,大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之歎;共問「何以解憂?」同答「唯有杜康!」兩人興起在酒肆坐下曰:「今日相逢須痛飲三百杯,與君同消萬古愁」。兩人懷抱「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煩事明日愁」心態。其實,那管"明日愁"眼下是「唯酒是務,焉知其餘」。

自古即有「無酒不成文,無酒不成樂」之說,除詩聖杜甫讚譽詩仙「李白斗酒詩百篇」外;最經典的莫過“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書聖”酒酣之際,乘興揮筆,瀟灑自如地寫下絕世名作,酒醒後「更書數十百本,終不可及之」酒之功效,實不可小覷。再者,天樂地樂,山樂水樂,皆因為有酒。

大隱小隱,兩位隱者酒酣耳熱之際,話題轉到女詞人李清照愛酒之深,不輸鬚眉,兩人心有靈犀一起吟誦《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這闕詞是李清照未嫁前回憶故鄉往事所作,藉以表達她當時的生活情趣和歡快的心境。

兩位隱者皆指出,宋代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愛酒之深,可與杜甫筆下「飲中八仙」同列。因女詞人的詞作中多充滿濃郁的酒香,有的淺酌,有的暢飲;有的乘興而作,有的引恨而為。詞人用詩情伴著香濃的醇酒,讓讀者都醉了!

話說,大隱與小隱自不能免俗,亦想附庸風雅一番,常人道唐詩宋詞不會作也會吟;此時,喝得興起,詩性大發,有志一同,遂一搭一唱吟起詩仙李白《月下獨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是啊!不光是人喜歡酒,連天地都喜歡酒,否則,天上不會有酒旗星,地上不會有酒泉的存在。天地既然同時愛酒,那麼好飲者就無愧對於天地。所以,既得酒中趣,又何必告訴“醒者”呢?君不見,世人皆醉我獨醒,何益?

況且,詩仙說得很明白「自古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此時,老哥哥亦想起民初"新文化運動"主要領袖胡適先生說過: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