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90509_092910_vHDR_On.jpg

易經老師徐錦文經常苦口婆心的勸誡長青學員,要手不釋卷地把易經讀通,才能進德修業、明心見性,要由「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進階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邁入「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境界。

想起日前跟隨社大老師柯耀源走了一趟嘉明湖登山步道,上向陽山前「看山是山」,走在山稜線「看山是山」,下了山「看山是山」山一直都在。信奉佛教的陳玉燕老師說:這是凡夫身心尚在煩惱業緣纏縛中,未能超出三界;故用凡夫眼光來看大自然,全屬虛妄現象,未悟識到一如的理體。

陳老師教碑帖文裡的詩偈,曾提及:唐代青原惟信禪師在《上堂法語》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觀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舊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當時學生就覺得好深奧的禪意,難以參悟。

徐師與陳師都說《華嚴經》中有一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昔時佛祖拈花,唯迦葉微笑,繼而止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兩師有共同的解說:參透人生,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皆是佛。

什麼一花一草、一來一去,學生我無慧根難參透,說到一,卻只記得老師教過清代(嘉慶24)狀元陳沆的《一字詩》: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在戲劇裡,亦有紀曉嵐奉旨吟題《一字詩》:一籬一櫓一漁舟,一個艄公一釣鉤,一拍一呼還一笑,一人獨佔一江秋。

在嘉明湖山屋落腳的夜晚,屋外風狂雨驟、屋內鼾聲雷動,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不禁幻想若半夜起床與黑熊相遇該當如何?或有幸巧見水鹿出來覓食景象,胡思亂想中,居然似夢般地想起山與大自然在易象上的可能變化。

山水蒙:山阻於前,險困於後,登山新手能力不足無法對應眼前險境,所以須由有經驗的老師或隊友當響導。

山風蠱:山下有風,風遇山而回,萬物散亂,為有事之象,所以爬山過程會遇到許多困難,應看作是對自己的考驗,要勇氣百倍,繼續奮鬥。

山火賁:不是山中發生火災,而是象徵著可以有小利,且可以有所往之意,所以適合進行爬山活動。

山地剝:地動山崩,群山崩落為平地,山在嚴重的動盪,很可能發生重大傷害之不幸事件,所以要小心高山症與山難意外之災。

山天大蓄:山似乎告訴登山客何時該止,何時可行,所以既來之則安之,不要在乎明天是否能看見〝天使的眼淚〞。

山雷頤:山區聞雷,已然在告誡登山客一舉一動都要知道適可而止,所以該休息就要休息,千萬不能逞強冒進。

山澤損:因時而損其所當損,而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所以爬山過程要推心置腹,患難與共、相互扶持。

艮為山:山山重疊、峰峰相連,登山越嶺需充分審視自己的體能,和山上的情勢,絕不可強行逞能,須適時的休息,方能平安度過。

是日晨起,山屋四周霧茫茫,雨未停、風稍歇,確定無緣見到「天使的眼淚」,想起昨夜自幻山與大自然的易象,不覺自嘲,初登高山新手焉知山的瞬息萬變。

山一直都在,抱持著對山的敬畏之心,或許哪一天興起,再度投入青山的懷抱,去領悟「青山無一塵,青天無一雲。天上惟一月,山中惟一人」的意境。

P_20190502_171143_vHDR_On.jpg

P_20190502_171651_vHDR_On.jpg

P_20190502_171732_vHDR_On.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