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80930_113249.jpg

第一眼看到此畫且題有〝品茶〞二字,很自然就會聯想是被尊為〝茶聖〞的陸羽。傳說陸羽是棄兒,是龍蓋寺老和尚智積禪師在河堤上拾到,並撫養長大。智積禪師以《周易》占卜,得漸卦其上九爻辭:「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便給他取名為陸羽。

陸羽因著有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對茶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祀為茶神。幾位同學正熱烈地交流茶藝之際,廟祝在一旁發話了,說畫裡的人物不是陸羽,而是與陸羽齊名的盧仝,廟祝還說在茶肆繪畫中,盧仝並不亞於陸羽。

文獻記載:盧仝(795年-835年),號玉川子,濟源人,祖籍范陽,年輕時隱居少室山,家裏貧窮,但盧仝很喜歡讀書,不願入仕為官,曾作《月食詩》諷刺當時宦官專權,受到當朝古文運動倡導的「韓柳」~韓愈稱讚。盧仝一生愛茶成癖,據《濟源縣誌》記載,他在濟源縣時,經常在「玉川泉」汲水烹茶,所以自號「玉川子」。

盧仝以一曲《七碗茶歌》名揚四海,自唐以來,這首《茶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傳唱千年不衰,歷代文人墨客品茗時,仍屢屢詠及。話說,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首先交待在日間酣睡之時,收到孟諫議大夫派人送來的用白絹密封並加三道印泥的新茶,在滿心歡喜之餘,又感歎新茶採摘與烘焙的辛苦,以及新茶首供王公貴族,平常百姓得之極為不易。於是,便精彩描述了品茶的絕妙感受,成為《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契不得,惟覺兩腋習習輕風生。」《七碗茶歌》問世以後,因民間多能琅琅上口,所以廣為流傳。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時,一日,因病告假,獨遊西湖凈慈、南屏、惠昭、小昭慶諸寺,當晚又到孤山去謁惠勤禪師,這一天他先後品飲了七碗茶,頗覺身輕體爽,病已不治而愈,便作了一首《遊諸佛寺,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盧仝也因此在茶史上,再添一筆。

據說,日本的〝茶道〞即源於盧仝的《七碗茶歌》,日本人將其演變為「喉吻潤、破孤悶、搜枯腸、發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生」。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將他視為煎茶道的始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