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4096.JPG

IMG_4097.JPG

IMG_4098.JPG

IMG_4099.JPG

IMG_4100.JPG

IMG_4101.JPG

IMG_4102.JPG

IMG_4103.JPG

鼓山渡輪站,昔稱:鼓山哨船頭、濱線渡船場、湊町渡船場、高雄渡船場。哨船是巡邏船之意,哨船頭舊名哨船町,是高雄哈瑪星早期發跡的海港,如今漁業轉型觀光,哨船頭成為專門停泊遊艇的碼頭。

來到輪渡站,柯老師導覽時說:「旗后山與鼓山之間的交通往返,在明清時代僅靠竹筏、舢舨撐渡,時常發生意外,涉渡者須鳴鑼打鼓,焚燒紙錢以避災厄。1910年,打狗巡航船株式會社成立,採用礦油發動機船載渡旅客,直到1920年由打狗內地人組合接辦經營。1924年實施市制後,由市役所收歸公營,成為市營公共事業」。

台灣光復後,改名為「高雄市公共車船管理處」。民43年,先後建造四艘鐵殼渡輪,取代原有的木殼渡輪及汽艇,由於旗津逐漸發展為觀光據點,民74年加以改建,以兩層式觀光渡輪航行往返於鼓山和旗津之間,民93年間,高雄市公共車船管理處更名為「高雄市公共汽車管理處」,並將所有公共渡輪、觀光遊輪的業務獨立成立「高雄市輪船股份有限公司」。

在下邊聽著老師的導覽,邊看著眼前的渡輪,不禁想起孩童時期,父親牽著我的小手一起搭渡輪過海到對岸的旗津去玩耍,當年旗津海水浴場是軍事管制區,不准遊客接近,倘有越線者,沙灘上有一名全副武裝的衛兵會吹哨警告,並進行驅離。

猶記得當年旗津海邊什麼建設都沒有,遑論海岸公園、風車公園、貝殼館及各種景觀,目力所及只有整排的防風林,清一色是木麻黃,然最大的特色是牽罟及在海邊用紗網來回穿梭的漁民。牽罟是一種很古老的捕魚方式,利用魚群最密集靠岸的時候,以小船將漁網拖離海岸並將網放至海中,而漁網的兩端則固定在岸邊,魚群被圍住後,岸上的人協力將魚網拉上岸來。

最興奮的時刻就是將漁網拉上沙灘後,網裡的魚活碰亂跳,掙扎著想逃出網外溜回大海,但為時已晚,可謂「漁網恢恢,疏而不漏」,可喜的是網內有著各式各樣、大小不等的魚類外,還有蝦蟹與海螺貝類,漁獲量相當可觀,此時,漁民的臉上都掛著滿足的笑容。

在海邊用紗網來回穿梭的漁民,則是在捕撈虱目魚苗,漁民說一尾苗賣給養殖業價值兩塊錢,而虱目魚在當時是富人才吃得起的,或孕婦才有資格吃的;如今生活水準提高,虱目魚不再令主婦在菜市場望魚興嘆。

渡船頭的歷史,柯老師說得津津有味,在下倒是想起當年從鼓山到旗津的渡輪船資是三毛錢,時序是民國40年代尾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