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民50年代,由於此一時期奠定良好經濟基礎,之前所採取財經政策產生效果,加上台灣主要盟友~美國1960年代持續經濟景氣繁榮,致臺灣民生狀況明顯改善。

中央政府因應此趨勢,採取「工業取代農業」、「低廉工資代工」等經濟措施,讓出口大幅增加,終達成經濟發展、物價穩定的雙重經濟目標。相對經濟發展蓬勃,台灣政治氛圍仍處於反共抗俄的意識形態與封閉狀態。

臺灣紡織業迅速發展,許多農村青年湧向都市工廠,他們付出了青春與勞力,灌溉了臺灣的紡織工業。為了分擔家計,許多年輕人放棄學業、離開心愛的父母、親友,遠離故鄉到城市打拼,然異鄉的生活是寂寞且孤單的。

此時一曲〈今天不回家〉,高吭的歌聲與充滿動感的節奏,唱出當時人們苦澀徬徨的心情,不但勾起外出打拼年輕人的心聲,更牽動著由大陸來台老兵與軍眷的心弦。

聽!姚蘇蓉唱:今天不回家!徘徊的人,徬徨的心,迷失在十字街頭的你,今天不回家,為甚麼你不回家?往事如煙,愛情如謎,迷失在舊日情愛的你,今天不回家,為甚麼你不回家?朦朧的月,暗淡的星,迷失在煙霧夢境的你,今天不回家,為甚麼?為甚麼不回家?心在那裡,夢在那裡,不要忘了家的甜蜜,迷失的人,不要忘了家的甜蜜;朦朧的月,暗淡的星,迷失在煙霧夢境的你,今天不回家,為甚麼?為甚麼不回家?心在那裡,夢在那裡,不要忘了家的甜蜜,迷失的人,不要忘了家的甜蜜。家的甜蜜、家的甜蜜、家的甜蜜!

這位養父聽得如癡如醉,不禁隨口吟道:「非吾今天不回家,山河變色何為家?臥薪嚐膽待機變,厲兵秣馬為國家,海峽彼岸有至親,生聚教訓遙望家,期盼反攻號角響,打回大陸必回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