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訓後,分發至南部某縣教育局任職,縣政府依學歷、經歷直接派任督學一職,職司各級學校及社會教育機構之督導考核及策進等事項;是年,九年國教正式開始。

某日上午到A國中實施督導考核時,看到X班學生正朗誦詩聖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不禁感觸良深,這正是他內心深處的寫照。

停下腳步,傾聽國文老師解析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淒涼。老師說: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托感於景,為全詩營造了氣氛。同時此聯對仗工整,圓熟自然,詩意跌宕。「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後相悖。

師解頷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老師說,本聯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

師解頸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詩人妻子兒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家書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萬金」寫出了家書的珍貴,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表達了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老師說,這是人人心中會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師解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禁於百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白髮」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老師說,詩人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歎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而他蒼老得這麼快,又因憂國、傷時、思家所致。

老師結論:詩的前四句,都在「望」字中。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思念親人」。督學聽得入神,當聽到「思念親人」一語,彷彿墜入時光回流的漩渦中,不禁喃喃自語:

離別到這裡,不知多少年啊!那留戀的祖國,望了又望,眼前只有一片渺茫和遼闊。什麼時候,才能回到故鄉的懷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