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學普遍較活躍,尤持有玩具者,如:尪仔標、玻璃彈珠、冰棒棍、橡皮筋等,會以玩具類別互邀,進行該類規則的遊戲。

有「尪仔標」的同學,會用尪仔標互打,誰先把對方的紙牌搧翻面就算贏,這是最簡單的方式;或各出同數量紙牌疊在一起,將要打擊的指定紙牌夾在中間,誰先將其搧開使其脫離夾層,就是贏家,原疊在地上的紙牌全歸贏家所得,規則亦可進行遊戲前自訂,參與者認可即成立。又,搧「尪仔標」需使用巧力,不是蠻力。

「尪仔標」係圓形紙牌,周邊有齒,馬糞紙製,正面貼有圖案;圖案多為漫畫、或神話故事、或布袋戲中之人物,圖案上下左右各有不同遊戲標示,通常區分:象棋、撲克牌、12生肖、猜拳等花色,可依類別玩同標示遊戲,亦宜數人同樂。

「尪仔標」紙牌屬我國童玩之一,來源可追溯到明朝的馬吊牌、酒牌和清朝默和牌一類的「葉子戲」。據傳:唐人蘇鶚的《同昌公主傳》,内有「韋氏諸宗,好為葉子戲」之記載。傳說,發明葉子戲的是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張遂,原是宮廷玩耍之一,而紙牌只有樹葉般之大小,故稱葉子戲;後來傳入民間,很快流傳開來,隨時空演變,又發展出各種不同的紙牌種類與玩法,「尪仔標」是其一。

有一天下課,這位代課老師觀察兩名學生互搧「尪仔標」,其玩法是,己方運用掌力把自己的牌用力往對方的牌邊緣打下去,利用紙牌打在地上所產生的風力,將對方的尪仔標翻面,或把自己的牌插入對方的牌底,即為獲勝者。

老師發現這種玩法的竅門是,手的力道要控制適宜,搧下去的力道要能產生側風,方有機會將對方的紙牌吹翻面;反之,為了不讓自己的紙牌被對方有隙可趁,則會將紙牌的周圍摺成密不透風的緊密弧度,貼在地面,使風不易灌入紙牌底部,達紋風不動之效。

對學生,老師曾有叮嚀:玩任何遊戲,絕對不可有金錢上的輸贏,尤其紙牌,玩的花樣甚多,禁止賭博行為。

arrow
arrow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