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閣」是祭祀魁星的閣樓,是主文運的星宿,一般人稱作“魁星樓”。遠在科舉時代,是文人士子必定供奉祭拜的神祇,尤每逢考試,更是頂禮膜拜,祈求能夠金榜題名,一舉奪魁。

「奎閣」現為金門縣定古蹟,依文獻記載:奎閣由後浦人林斐章先生興建,鑑於入“清”後,金門地區從“明”之「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與「無地不開花,無金不成同」的文風鼎盛,轉變為反映尙武風氣,改以武功揚名的「九里三提督,百步一總兵」,未延續明朝的文風宦績,而興建奎閣來振興金門文運。

96年開始,金門縣文化局於每年56月考季來臨前會舉辦祭拜魁星的活動,一方面是活化古蹟,同時也符合奎閣的創建本意。攬勝之餘,引在下注目的還有鄰棟樓房窗楣上的石刻「君子慎獨」四字。

「慎獨」是儒家的道德觀和自我修養方法,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記得從軍時,士校隊長于慈雲上尉有一次上課教導我們革命軍人要有“慎獨”的功夫,汗顏的是,經年之後,慎獨落入民間的大染缸,逐漸被染得不知去向,無影無蹤。

依《中華百科全書》註:慎獨一詞,見於荀子、禮記之大學及中庸,其義大概出於曾子。曾子所言之「吾日三省吾身」,即是慎獨的工功夫。孟子云曾子守約,亦應是指此而言。三省其身,即面對自己,作澄清生命的省察功夫,這是內聖之學最切要的功夫,所以是守約,即守住要點。而面對自己,澄清自己的內部生命,純粹是為己之學,並不是徇外為人之故而為,此時人之道德意識最易呈顯,道德意識呈顯後,人方有真正的道德實踐。故曾子之三省守約,應是後儒所言「慎獨」之根本。

明末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劉宗周(蕺山先生)有云:「中庸之〝慎獨〞與大學之〝慎獨〞不同。中庸從不睹不聞處說來,大學從意根上說來。」即中庸是在性體處說慎獨,大學則在心體處說慎獨。

據《後漢書·楊震傳》記載,東漢時,楊震到東萊去當太守,赴任途中,經昌邑縣,夜宿驛館,是夜縣令王密懷揣十斤黃金,到驛館拜會新任太守楊震,當縣令拿出黃金時,令楊震大為吃驚,嚴肅地說:「你怎麼能這樣做呢?」不料王密說:「夜深人靜,誰人知道?」仍將黃金往楊震懷裡推,這時,楊震義正辭嚴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無人知道?」王密落得慚愧而歸。

這則史實,體現了「慎獨」的真實含義,樹立了「慎獨」的典範。可以說,楊震的道德修養已經真正達到了「慎獨」的境界。如今,朝堂之上還會有慎獨的官員乎?尤學校教育已過度刪減中華傳統文化下,禮失求諸野,慶幸的是在民間的《讀經班》尚可耳聞。

想起隊長服務軍旅30餘年,慎獨的結果只落得少校退伍;不知標榜“君子慎獨”的這家主人,今在何方?眼前是人去樓空的景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