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2/13星期五收視〈中華之巔〉~國學大師馬叔禮老師電視講座講述《孔雀東南飛》,腦海翻遍卻想不起來陳老師是否教過,仔細想想,很可能正好是後學未被抽中的那幾個學期。
今日得閒,欲筆記之,卻已記不全馬老師所講內容,因故事很長,只好上網找出相關資料,加上曾經看過的影視作品,綜合筆記之,因純屬個人觀賞角度之不同,至於是否正確,無關緊要。
《孔雀東南飛》主要記敘了劉蘭芝嫁到焦家為婆婆所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蘭芝投水自盡,前夫焦仲卿亦掛樹自縊殉情。文獻指出,從漢末到南朝,這首詩在民間廣為流傳並不斷被加工,終成為漢代樂府民歌中最傑出長篇敘事詩。
為什麼孔雀要東南飛?還要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孔雀象徵著劉蘭芝,東南飛表達她離開丈夫家的方向;五里一徘徊~劉蘭芝在離開的路途中,頻頻回望,依依不捨。故事說:
劉蘭芝13歲就能織出絲絹,14歲學會裁衣,15歲學會彈箜篌,16歲誦讀詩書,17歲嫁給焦仲卿之後,日子過得很悲苦。夫婿是官府小吏,每天忙於公務,蘭芝孤自在家操持家務,兩人能相處的時間竟然那麼少。
每天雞鳴,劉蘭芝就進入機房紡織,一直到晚上都不敢懈怠,三天就能織出五匹布,但婆婆竟然故意嫌兒媳動作太慢。劉蘭芝深有所感,將情況向夫婿彙報:「不是我紡織動作慢,而是你家的媳婦太難做,婆婆太難服侍了!」蘭芝已受不了這樣的驅使,再留下來只會徒增大家的困擾,要夫婿稟告婆婆,不如把她遣回娘家吧!
焦仲卿聽後,便到堂上向母親稟告:「兒子相貌官祿微薄,幸而娶得一門好媳婦,我與蘭芝恩愛,誓言生死與共,但才過了兩三年,媳婦她沒有逾越婦德,沒有犯錯,怎麼就得不到母親的歡心呢?」
母親對兒子憤怒地說:「你這個媳婦不懂得禮數,行動不受拘束,自由自在,娘早就看不慣了,你不要再遷就她了。東鄰有個賢慧的美女,俏麗可愛,娘為你去說媒,你把這個討厭的媳婦趕走!」
兒子聞言,噗通一聲,跪下哀求母親道:「如果趕走這個媳婦,兒子再也不會娶別的女子!」
焦母聽兒子這樣說,大發雷霆:「你這小子膽子也太大了,怎麼敢幫著媳婦說話,對母親太不孝了,你的請求絕不允許!」
焦仲卿默默不語,跪拜之後,回到自己房裡。悲傷地向蘭芝說:「母親逼迫要趕妳走,妳暫且回娘家去吧!我也回官府辦公,過些時候,母親氣消了,我再來接妳。」
蘭芝對夫婿言道:「毋須多言!記得出嫁時,我辭別娘家進入你焦家後,都是順著婆婆的心意侍奉著,一舉一動哪敢自作主張,不守本分?我日夜辛勞操持家務,自認沒有犯錯,如今要被掃地出門,哪還談得上再回你家。至於我帶來的嫁妝〝箱簾六七十,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我不會帶走,如何處理,你自己看著辦吧!」
雞鳴時分,劉蘭芝起身梳理,精心妝扮,穿上繡花裌裙,腳穿絲鞋,頭上玳瑁髮簪閃閃發亮,腰束流光白綢帶,雙耳掛著明月珠耳環,唇塗朱丹。妝扮妥當,步履沉穩,上堂去拜別婆婆,婆婆沒搭理。劉蘭芝對婆婆說:「我從小就生長在窮鄉僻壤,沒有受到教誨,很慚愧嫁到你焦家,不討歡心,我就要回到娘家了,今後不能侍奉婆婆了,您請保重!」
退下堂來,轉身去向小姑告別,眼淚卻像決堤似的,說道:「我當初嫁過來時,小姑還扶床走路,今天我被趕回娘家,小姑個頭已和我相當。我走後,希望小姑盡心侍奉我公婆。七夕之夜、每月十九,不要忘了我們嬉戲時的歡樂。」走出焦家,上車離去,已然淚流滿面。
焦仲卿騎著馬走在前頭,劉蘭芝坐在車上跟在後面,一路上馬蹄聲與車輪聲交織著,當到達大道路口時,焦仲卿下馬,走到劉蘭芝車旁低頭輕聲道:「我發誓不會拋棄妳,妳暫且回娘家,我也回官府,相信我一定會回來,我向天發誓〝永不負你〞!」
劉蘭芝對焦仲卿說:「感謝你的誠心和關懷,既然你會記著我,我也企盼你回來,你能堅定像磐石,我必像蒲葦一樣堅韌結實。磐石不會移動,只是我有一位兄長,性情不太好,發脾氣會暴跳如雷,恐怕不能任我心意,這將使我飽受熬煎。」離情依依,兩人憂傷不已。
劉蘭芝回到娘家,一進大門便走上廳堂拜見母親,母親十分詫異,兩掌互擊問道:「這是怎麼回事?難道焦家不知,妳13歲學會紡織,14歲已會裁衣,15會彈箜篌,16歲熟讀詩書,17歲嫁到焦家,妳究竟有什麼過錯,為什麼被趕下堂?」劉蘭芝十分慚愧面對母親,但正聲道:「女兒實在沒有什麼過失!」劉母聞之,十分痛心。
回家十餘日,縣令便差人來說媒,說縣太爺家中三公子, 18、9歲,青年才俊,很有文才。劉母聽後便對蘭芝說:「妳去看看,或許可以答應這門親事。」
劉蘭芝含著眼淚回答說:「當初女兒返家時,夫婿曾發誓會來迎接我回去,今天如果違背誓約,對這門婚事就會不吉利。」劉母轉告媒人:「我們貧賤人家的這個女兒,出嫁不久便被趕回娘家,已不配做小吏的妻子,焉能高攀縣太爺的公子?」
媒人回去數天後,太守得知消息也派人來提親,來人道:「太守第五子未婚,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命我來提親,得此如意郎君甚幸,萬勿推辭!」劉母很為委婉地回絕了媒人:「我女兒早有誓言不再改嫁,我這個做母親的不好多言。」
劉蘭芝兄長聽到後,心中十分不悅,向妹妹直言道:「作出決定前要多想一想!之前嫁的是一個小吏,現在有機會嫁給太守的公子,其尊貴有如天壤之別,妳能享榮華富貴,娘家也會飛黃騰達,妳再想想!」
兄長逼婚,劉蘭芝思考片刻,虛言答應,說:「道理確實像哥哥所說的一樣,長兄如父,理當順著哥哥的心意。」來人聞言連聲說:「太好了!太好了!就這樣!就這樣!」即回太守府稟告:「承奉大人使命,提親任務圓滿達成!」太守雀躍,非常高興。
太守翻閱曆書,選定吉日,示下「婚禮就定在本月30日,今天已是27日,你立即去籌辦迎娶之事。」是日,迎親船隻畫著青雀和白鵠,四角掛著太守的旗幟,旗子隨風飄展,岸上的車隊,金色馬車配著玉飾車輪,馬鞍雕飾華麗,迎娶隨從,緩步前進。聘金聘禮不計其數,浩浩蕩蕩的隊伍從太守府第出發,前去迎親。
劉母對蘭芝說:「剛剛接到太守的信,明天就要來迎娶。妳為什麼還不趕快做件嫁衣,不要讓這樁美事辦砸了!」劉蘭芝沉默片刻,悲聲輕啼,走到琉璃坐榻,搬到前窗下,兩手分持剪刀、界尺、布料。由早到晚做成新嫁娘全套衣裳。窗外,天時已晚,劉蘭芝為明天的再嫁,滿懷心事。
焦仲卿聽到這個訊息,驚慌不已,便請假騎馬趕去查看,馬知主人意,離劉家還有二、三里路時,發出悲鳴聲,馬的悲鳴引起劉蘭芝的注意,知是夫婿前來,出門去迎接,劉蘭芝拍著馬鞍傷心勸道:「自從分別後,人事的變遷,都無法預料。兄長的逼迫,母親的催促,把我他嫁,你可以死心了。」
未料,焦仲卿很冷漠對劉蘭芝說:「祝賀妳攀高枝嫁到高門!大石方正堅厚,可以千年不變;蒲葦雖然一時堅韌,畢竟只能堅持很短的時間。妳今後生活安逸,地位顯貴,我只能獨自一人到黃泉。」
劉蘭芝對焦仲卿說:「想不到你會說出這樣的話!我們兩人同是被逼迫,受著同樣的熬煎。既然如此,我們在黃泉之下相見,不要違背當初的誓言!」兩人互道珍重,各行其事。
焦仲卿返家後,上堂拜見母親將狀況明說:「今天感到風大天寒,就像被摧折的樹木,如同庭院中被霜覆蓋的蘭草。猶如日落西山,生命將終結,孩兒不孝,要獨留母親孤單在世了。這是我作出的決定,請母親不要再怨天尤人!祝願母命像南山石一樣的久長,身體強健又安康。」
焦母聽了這番話,噙著淚水說:「你是大戶人家的子弟,一直在官府做官,千萬不要為了一個棄婦去尋死,貴賤不同,遺棄她怎能算薄情?東鄰有個美艷全城的窈窕淑女,母親就去為你求婚,答復就在這早晚之間。」焦仲卿再拜後轉身回房,長嘆不已。
迎親日,車隊牛馬嘶叫,蘭芝被迎入隆重的婚禮會場。俟天色昏暗後,四周悄然無聲。蘭芝自言:「我命終結就在今夜,留下屍體,魂隨我而去。」挽起裙擺,脫下絲鞋,縱身一跳,沉入水中。
焦仲卿聽到傳來的惡耗,知道蘭芝已赴黃泉,於是來到庭院大樹,在樹下沉吟了一下,就自懸在東南邊的枝幹,實踐了永不負妳諾言。
兩家後悔莫及,雙方合議將他倆合葬,葬在華山旁。墳墓東西遍植松柏,左右栽種梧桐。數年後,枝葉茂盛,樹枝相連,飛來一對鴛鴦棲息在樹上。入夜後,這對鴛鴦就開始哀鳴,直到五更,這樣的氣氛,引發行人駐足聆聽,而令孤獨無助的婦女感到惶惶不安。
整個故事充滿了悲劇色彩,同時也富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教訓。告訴世人:
封建社會的婚姻,是不人道的制度。
要重視人際關係,屏除冷漠和惡意。
尊重愛情自主權,追求真正的幸福。
面對壓力和困難,為理想堅貞不屈。
這個故事不僅僅是對過去社會的批判,也帶給現代人以深刻的啟示,提醒人們要珍惜愛情、追求幸福和真誠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