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90922_131750.jpg

IMG_20190922_131810.jpg

觀賞中堂寶瓶與墨寶,這篇《岳陽樓記》使我想起陳玉燕老師在鳳山長青學苑曾教過的課目。

北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滕子京(991年-1047年),將公使錢用於犒賞士卒而被彈劾,被貶至岳州任知州(今湖南岳陽一帶)

到任一年,滕子京就把岳州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慶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宰相張說(667年-73129日),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

待樓修成,規模宏大,極為壯麗。滕子京寫《與范經略求記書》給范仲淹,請他作記,隨信附送《洞庭秋晚圖》,范仲淹即應邀執筆寫下了名聞遐邇、廣為後世傳誦的《岳陽樓記》一文。

其實,滕子京和范仲淹同為被貶官員,滕時常向范抱怨自身的處境,范仲淹明白滕子京自貶謫到岳州為知州後,常展露憤恨不平之氣,欲勸勉之,正好滕子京來信求撰記,所以范仲淹在文中寫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自抒懷抱也規勸老友。

老師強調說:《岳陽樓記》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1017日),范仲淹時任河南鄧州知州,事實上並未登上岳陽樓,而是由送來的畫作中觀賞後寫成,這是天人合一的寫照。

心得:《岳陽樓記》能夠成為傳世名篇並非因為其對岳陽樓風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陽樓記》一文抒發〝先憂後樂、憂國憂民的情懷〞。

附記

◎滕子京

滕子京與范仲淹是同科進士,乃知交好友。他們有著雷同的為官經歷,既做過地方官也做過京官,還曾擔任過西北邊陲的軍事統帥。

後來滕子京因挪用公款被彈劾遭貶官,且一貶再貶,在慶曆四年春(1044)來到岳陽。為了重修岳陽樓,滕子京不願動用公款,也不想在民間攤派。於是想了一個十分讓人匪夷所思的辦法。

他張貼榜文,向積欠不還錢者討債。官員親自坐鎮討債,哪個還敢不還?於是欠債者爭相清償,最後徵集了一萬緡(相當於白銀一萬兩),滕子京就用這些錢重修了岳陽樓,使之更加壯闊。

回溯滕子京在西北邊陲任上「挪用公款」,並未放入自己囊中,卻是用來犒賞將士、安撫軍心。當有人舉報,朝廷派人來查核時,滕子京為了不牽連他人,將有關紀錄全部毀去,自願扛責。因范仲淹和歐陽脩力保,滕子京只被貶官,並未受到重懲。

滕子京來到岳陽,繼續勤政愛民,弘揚文化。僅一年,便「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不僅范仲淹稱頌他,同朝詩人蘇舜欽也稱他「忠義平生事,聲名夷翟聞;言皆出諸老,勇復冠全軍」。王闢之《澠水燕談錄》稱「滕子京謫守巴陵,治最為天下第一。」

慶曆七年(1047年)初調任蘇州。三個月後,病逝於蘇州任所,享年五十七歲。《宋史》評價:「宗諒(字子京)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餘財。」

◎范仲淹

易經老師徐錦文曾多次提到《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范仲淹兩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山東朱姓人家。他好學不倦,21歲時去長白山的醴泉寺讀書,夜以繼日。因家境清貧只能每日煮一碗粥,分為四份,早晚吃兩份,撒些醃製鹹菜,以此果腹。

及長,知道身世後,到南京苦讀。讀書疲憊時,便以冷水洗臉來提振精神。有一次,真宗帝路過南京,大家都爭相前往目睹龍顏,范仲淹卻閉門不出,誦讀如舊。同學問他何以不見,他卻回答:「日後再見未晚!」

一位同學是官二代,知道了這事,回去告訴父親,他父親便送些佳餚給范仲淹,但他竟一口不嚐,並說:「感謝長官厚愛,我已習慣喝粥的生活,一旦享受美饌,日後怕吃不得苦。」果然隔年他就高中進士,見到皇帝,並把母親接來奉養,正式恢復了范姓。

范仲淹事母至孝,當官後仍然維持貧時生活情景,沒有賓客到訪時,膳食只準備一樣葷菜,妻子衣食和尋常人家一樣。對族人及讀書人卻非常的愛護及慷慨好施,許多的讀書人經范仲淹的提拔而當官。

范仲淹為政忠厚,凡是他從政過的地方,人民都感念他的德澤,北宋曾鞏撰寫的《范仲淹傳》記載著:「仲淹所至,恩威並行,鄧、慶(今甘肅慶州)之民並西陲屬羌繪像生祠之。」

仁宗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1052619日),范仲淹奉命從青州調任潁州途中,病逝於徐州,終年64歲,贈兵部尚書,諡號「文正」。

范仲淹,以《岳陽樓記》名傳千古,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感動無數仁人志士。這兩句不朽的名句,正是范仲淹一生真實的寫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