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職時期,最後一次與女青年工作隊接觸,是民74年春節,在外島前線~馬祖,司令官犒賞防區幹部設宴招待除夕晚餐,餐後康樂活動,由女青年工作隊 (不記得是哪個中隊了) 接辦施行。

女青年工作隊比筆者早到一航次,她們已在防區展開三民主義巡迴教育十天了,除夕夜與筆者交談的那位隊員說,明天大年初一要到離島去向官兵拜年。有她們在的地方氣氛熱烈、士氣必定高昂,她們在外島為前線官兵注入一股暖流。

84年進中正預校服務,偶然間與教材科薛愛琪中士閒聊,才知道她曾是女青年工作隊的一員,於是引起筆者的注意,注意的是女青年工作隊的隊員都是少尉階級(隊長是中尉),為何她現在是中士?

她說:當初是高中畢業以上的程度即可報考,在政戰學校接受為期16週的入伍訓練,班隊簡稱“女訓班”,結訓後授予少尉階級,但不具正式軍人身分,少尉階級是便宜行事,到部隊巡迴服務時,方便授課。但少尉階掛滿兩年後,可晉升中尉。

早年女青年工作隊有六個隊,民45年底,六個隊改編為「國防部女青年工作大隊」,增招200餘人,大隊部設於台北市大直「女青年之家」,下轄五個中隊,每中隊轄3個分隊,每分隊約10~16人不等。

工作區域分布:遍及台澎金馬各地,工作範圍包括:據點訪問、國語教學、軍歌教唱、閩南語教學、婦女組訓、民族舞蹈表演、與士兵進行團康活動、傷患服務、心戰宣傳喊話等。

之後,隨著時局變化及任務需求而有所轉變,邁入70年代,主要任務,平時:協助三軍部隊推行政治教育、政訓、文康、宣傳、服務等活動;戰時:依命令派遣(配屬)支援三軍部隊,協助執行心戰、戰地文宣、康樂、服務、政訓活動、婦女組訓、敵俘感訓及傷患救護等工作。當然包括蒐集部隊隱憂與異狀,提報長官參考。

78年以後,課程內容和活動要項,以「時勢分析、人生價值觀、政令宣導、有獎徵答與福利措施宣達」為導向,展現多元化新面貌。並保持原有軍歌教唱,以提振部隊士氣;另新增流行歌曲的唱跳、小型康樂則配合部隊特性,精心設計趣味團康活動。

筆者在中正預校的翌年7月,適逢「國軍十年兵力整建計畫」女青年工作大隊併入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政戰總隊,縮編為「政治作戰總隊第三大隊」,三年後,降編為「政治作戰總隊女青年中隊」,迄民947月正式解編,隊名走入歷史。

愛琪說:「當年我們到部隊宣教時,住在軍團部或師部所提供的營區招待所,生活作息與部隊一致,但我們知道部隊長都將最好的設施提供給我們使用,即便是在外島那種艱困的環境中,也會給予我們較優渥的生活待遇。」

說得沒錯,在馬祖有木蘭村,位於中興嶺往鐵板的路上,是一幢RC結構的獨棟建物,門口有憲兵站崗管制門禁;筆者在官田師十年,平均兩年就有一次三民主義巡迴教育,女青年工作隊蒞臨,即安排住在師部所在地的官田營區招待所,那是全營區最好的房舍,設施完善、設備完整。

這些巾幗不讓鬚眉的女青年工作隊隊員,真的很讓人敬佩,她們的信念是:「愈是偏遠艱苦的地方,就愈能看到我們隊員的身影,各個地方,只要能夠到達的,我們都不會拒絕不到。」

而說話的薛愛琪中士已然仙逝多年,她那爽朗的個性,甜美的笑聲,可以回溯的是,當年身為女青年工作隊的一分子,毋庸置疑,她帶給各級部隊的是無限的歡樂與士氣的激勵。

88年,921大地震,全台災情慘重,災區哀鴻遍野,新聞每報導一次,傷亡人數就直線上升,最後統計有: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1,305人受傷,房屋倒塌十餘萬間,慘不忍睹。預校發起捐一日薪資所得,我個人捐5千元,而深具愛心的薛愛琪中士與學校一位老師亦聯名發起義賣活動,在下當下即出資千元贊助,薛愛琪發揮了女青年工作隊的精神。

回顧民71年間,在下出任官田師保修營中校營長時,接待過女青年工作隊蒞營巡迴教育,適逢本營剛結束為期一個月的倒置訓練(晝夜顛倒),官兵情緒極需調整,恰好經過此次教育,使官兵很快就恢復原有適應力。

感謝女青年工作隊的付出,三民主義巡迴教育在台灣本島激勵了各部隊官兵的士氣,在金馬外島撫慰了戰地官兵的情緒,對國家的貢獻,厥功至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