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喀羅古道橫跨新竹尖石鄉與五峰鄉,是一條較巴福古道、錐麓古道等,屬於難度較低的山徑道路,當地原住民能騎機車在古道來回往返。

「霞喀羅」係泰雅族語意的「烏心石」,因頭前溪上游盛產此類堅實的樹木,泰雅族人便以此為古道命名。此道是早期泰雅族人部落間往來的一條社路,於前清時期開闢成番地道路,日據時期遂被日寇利用成為警備道,每2.4公里設一座駐在所,用來理蕃。

時至今日,霞喀羅古道經歷了社交、理蕃、伐木造林及登山健行等不同功用,古道上豎立的解說牌,道盡史實。路面平緩好走,沿途樹木遮蔭,休閒組漫步在青蔥蓊鬱林中目標是粟園駐在所遺址;登山組挑戰的距離是休閒組的三倍,勇腳壯哉!

休閒組途經木炭窯,對照解說牌端詳遺跡,眼前幻化出原住民被日寇蹂躪,燃製木炭供駐在所的日警使用,於是乎想起中唐詩人白居易的“賣炭翁”,不禁一聲叫苦,原住民的遭遇可想而知,或許由泰雅族的抗日事件能看出端倪。

經過19K,續行數百公尺即是粟園駐在所,是休閒組折返點,放眼望去駐在所遺跡有大片的孟宗竹林,修長挺拔,高聳入雲,映入眼簾的竹林,令人有一股空靈,這股空靈不禁想起「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均有“竹”的角色。

眼前竹林幻影迷濛,浮現出歷史上魏晉“竹林七賢”的身影,眾賢正在飲酒賦詩,嵇康彈奏《廣陵散》。一眨眼,北宋蘇大學士也出現感嘆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不自覺地似被東坡居士感染,喃喃地附和道:「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若要不俗又不瘦,便要餐餐筍炒肉!」心語被領隊洞悉,結果午餐時在高大娘餐館有一盤豬肋排,配著情景,大快朵頤。

竹子與來至高雄的我們有極大的淵源,所以很有親切感,原住民語「takau」就是刺竹林,被原住民當圍牆抵禦來犯的日本倭寇與海上強盜,他們也把居住地稱作takau,其發音似閩南語的「打狗」,日據時期日本人用漢字寫做「高雄」,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用國音正名為高雄。

返回22K登山口,休閒組人員到齊,驅車前往領隊阿峰私秘的高大娘餐廳午膳,又是一陣驚喜,無料理菜單全是高大娘親至烹調的美食,部落風味自不在話下,佳餚入口齒頰留香,於是以詞牌《漁歌子》填詞一闕:

泰崗部落高大娘,經營餐廳名氣夯。

紅肉香,白菜脆,創意料理廚藝強。

餐後來到鎮西堡參觀頗具歷史的基督教長老會教堂,“鎮西堡”泰雅語為Cinsbu(第一道曙光照耀的地方),此教堂是泰雅族人的信仰中心,座落在海拔1700公尺的尖石鄉秀巒村,教堂取材當地秀巒溪石及花蓮大理石,一磚一瓦全由族人耗費近十年時間聯手蓋成,於1947年竣工。

事實上,教堂並未開放參觀,休閒組只能瀏覽外觀,領略建築之美,正當休閒組悠閒地觀賞附近民宿庭園盛開的櫻花,領隊已收到登山組挑戰完勝回到宿地,於是上車趕回會合,聆聽登山組遭遇山崩的驚險情景。

是夜非常熱鬧,晚餐舉行盛大的烤肉活動,食材非常豐富,葷素皆備,邊烤邊吃,談笑風生,歡樂氣氛達到最高點,團員們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