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課程很精彩,陳玉燕老師一開始即吟唱“噫吁嚱危乎高哉”然後帶領學生們進入詩仙李白寫給好友王炎的《蜀道難》,師解析:

《蜀道難》之所以出名,前有一段故事:唐玄宗天寶元年(742),詩人李白來到京城長安,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觀紫極宮去瀏覽,碰見了著名詩人賀知章,兩人一見如故,十分投契,李白拿出《蜀道難》這首詩請賀知章指正。

賀知章一邊吟誦,一邊讚嘆:「好詩!你真是天上謫下的仙人啊!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寫出這樣絕妙的詩句!」賀知章並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龜換了酒,與李白一同暢飲。自此,人們就稱李白為「天上謫仙人」,而李白也自稱為「青蓮居士謫仙人」。

在賀知章的推薦下,李白被唐玄宗任命翰林供奉,一日,玄宗攜楊貴妃至沉香亭賞花、吟詩、作樂,卻苦無新調,於是玄宗下詔傳李白,當李白被尋獲時,已然在酒肆喝得酩酊大醉,護送至宮中,玄宗愛才,命位高權重的高力士為他脫靴,令愛妃楊玉環捧硯,玄宗親自將醒酒羹湯吹涼,李白受此厚愛,大筆一揮,寫下樂府詩《清平調》,把楊貴妃逗得眉開眼笑,但卻為日後埋下隱患。

話說,高力士為李白脫靴引以為大恥,因而語誘楊貴妃認為《清平調》中的「可憐飛燕倚新妝」詩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天寶三載(745)「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李白離開長安。

師說《蜀道難》這首詩是李白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回歸長安,以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但何嘗不是說自己,師分段說:

開篇伊始,詩人就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強烈詠嘆,奔騰直瀉,抒發出對蜀道高峻艱險所感到的驚愕、感慨。在詩中「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又兩次重復這一詠嘆,將自己的強烈感情籠罩全詩,給人以一唱三嘆,令人心潮激盪。

其次是極度誇張。誇張是詩人常用的藝術手法,然而,李白的誇張與眾不同,他往往把筆下的事物誇張到極度,如“白髮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輕舟已過萬重山”等膾炙人口的詩句。《蜀道難》的誇張也到了登峰造極、無以復加的地步。

為了強調秦蜀交通阻隔時間之久遠,他說是“四萬八千歲”,為了突出青泥嶺山路之盤曲,他說是“百步九折”;為彰顯山勢的高峻與道路之崎嶇,例舉了六龍、黃鶴、猿猱這些善於飛騰攀登的鳥獸面對蜀道尚且無可奈何的情況,以映襯它不可攀越的凜然氣勢。

常人說登天最難,而李白卻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成語有云:「談虎色變」,他卻道:「蜀道之難」,使人聽此凋朱顏。《水經注.渭水》:「太白山在武功縣南,去長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幾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李白筆下竟成了“連峰去天不盈尺”。

再次,李白在這首詩中的想象力豐富奇特,超越時空限制,不受任何約束。從蠶叢開國、五丁開山的古老傳說到“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的可怕現實,從六龍迴日之九重雲霄到衝波逆折之百丈深淵;既有“百步九折”、“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各種圖景展現,又有“悲鳥號、子規啼、砯崖轉石萬壑雷”諸般音響激盪。

此外還有“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的切身經歷與實地感受。憑借神奇的想象,詩人具體描繪出了蜀道崢嶸崔嵬的面貌,生動渲染出了它陰森幽邃的氛圍,使人如身臨其境,耳聞目睹。北宋文史家、政治家歐陽修曾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太白落筆生雲煙」,形象地說出了人們讀《蜀道難》所得到的藝術感受。

事實上,詩人並未親歷劍閣蜀道,唯以豐富的想像、誇張、援引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浪漫手法,描繪蜀道山川之險峻,慨嘆蜀道之艱難。詩風宏偉壯麗,句法靈活多變,韻散兼用。

心得:在這首詩中,使學生我感受到除了地形的崎嶇與驚險外,更多的是作者對世間人情的險惡和社會動亂的感慨,詩人用“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勸時人要把它當作借鏡,警惕戰亂的發生,並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狼與豺豹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

唐玄宗天寶初年,那時候朝局尚屬太平景象,而背後所隱藏的危機並沒有太多人去察覺到,導致後來的「安史之亂」,證明了詩人的憂慮是具有現實的意義。

再者,《蜀道難》表面寫蜀道艱險,實則寫作者仕途坎坷,反映了詩人在長期漫遊中屢逢躓礙的生活經歷和懷才不遇的憤懣。

詩人報國無門,遙望西天無限神往,慨然嘆之:「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附記一、古蜀王

這首《蜀道難》,有這樣一句:「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蠶叢,魚鳧,說的是什麼呢?「開國何茫然」又是什麼意思呢?

老師說:蠶叢,又稱蠶叢氏,傳說中是上古時代蜀國首位稱王的人。據說他是位養蠶專家,「蠶叢」即由此而來。蠶叢的眼睛像螃蟹一樣向前突起,頭髮在腦後梳成「椎髻」,衣服樣式的左邊是斜著分了叉的。最早他居住岷山石室中,為了養蠶,率領部族從岷山遷到成都居住。

夏桀14年,夏桀派大將軍扁攻打蠶叢和有緡氏,於是蠶叢跟有緡氏獻上美女。夏桀被美女迷惑,竟然退兵。西周時期,蠶叢被其他部落打敗,蠶叢的子孫後代,都各別逃到姚和雟(兩地於今四川西昌一帶)。這時,又出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重新統一了古蜀國,此人就是魚鳧。

李白的這句「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說的就是蠶叢、魚鳧兩位國王建國的事情,因為兩位國王先祖是誰、如何由何而來、如何建國?都沒有確切的答案,所以嘆曰為「開國何茫然」。

文獻記載,古蜀王國在歷史上是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國度,它的歷代蜀王好像都只存在於神話傳說之中,沒人知道他們是否真實存在,但各種史料典籍中關於他們的傳說卻沒有中斷過。

事實上,古史傳說中不止蠶叢和魚鳧兩代蜀王,他一共歷經了五代(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鱉靈),每一代蜀王都在自己的時代造福著古蜀地的人民。

附記二、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乃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方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迴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