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25-20-52-04-825_deco.jpg

今天繫辭課徐錦文老師再次重申:「人可以沒有宗教,但不可以沒有信仰。」那麼,人為什麼要有信仰?答案很簡單,人必須要有信仰,不然人的靈魂就會像漂在水面上的浮萍,四處飄泊,居無定所。

記得軍職時期,莒光日教育明確指出軍人的信仰就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創立的"三民主義"。因為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什麼是主義呢?教官引用國父所下主義的定義:「主義就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大凡人類對於一件事,研究當中的道理,最先發生思想,思想貫通以後,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

何以說"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呢?因為三民主義係促進中國之國際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經濟地位平等,使中國永久適存於世界,所以說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

所謂"主義"""字,意義相通,蔣公於民國21年講《革命哲學的重要》中,曾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個近道的""字,換句話說,就是實行主義之期不遠的意思。我國儒家一向主張道貫天人,易經中有謂「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乃謂人間的一切主義,即「人道」,以不違仁義的原則為正,否則即流於邪魔歪道。

部隊長官常引用蔣公訓詞:「主義不行,黨員之恥;國家不興,軍人之羞。」我們不作軍人則已,既作了軍人,對於國家的存亡,民族的盛衰,就負有莫大的責任;部隊長官最常提醒的就是革命軍人,要:維護國家的安全、維持社會的安定、維衛群眾的安居、維繫人民的安心。

退役前,我輩軍人仍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為中心思想,退役後,曾幾何時三民主義逐漸消聲匿跡,為何被摒棄?殊不知,三民主義是我國建國的藍圖、更是立國根本,由社會現象中,試舉一例"發達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然如今觀之恰是倒行逆施,以致亂象叢生。不禁感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回顧國父所言:「夫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國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現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污,繫乎人心之振靡。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心之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萬事之本源也。

重溫徐老師之言:「有了正確的信仰,人的生命就有了奮鬥的目標和行為準則。信仰,從某一種意義上來說,等於是給普通人指明了一個人生奮鬥的方向,如同一盞指路明燈。更通俗點說,信仰,解決了一個簡單卻又複雜的問題:你為什麼活著!

落寞已久的心,自接觸易經後,似乎看到彼岸,現在問我信仰甚麼?那就是信仰傳承易經聖人的徐錦文老師,有道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明師指路。

附記

預告109/8/29下午,徐錦文老師帶領讀經班在高雄市左營孔廟有重要活動,百年難得一見,歡迎同學、同好、同修,共襄盛舉。

1573909781632.jpg

109/7/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