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90922_082512.jpg

民38年國共內戰,國軍軍事失利,戰局急轉直下,中央政府播遷來台,整軍經武,厲兵秣馬,等待反攻的機會。

39年,為使福建敵後工作指導靈活,三軍統帥下令整編各游擊隊番號,命令王調勳以白犬島(西莒島)為基地,籌組「福建人民反共突擊軍總指揮部」,下轄13個縱隊及11個獨立支隊,擴大反共游擊任務、確保馬祖列島。

並令胡璉中將為指揮官,以金門為基地,整編原閩南地區黃炳炎部隊為「福建省游擊指揮部」,黃炳炎任副指揮官,下轄2個縱隊及3個獨立支隊;兵力高達18萬人。

43年閩南、閩北地區總部及轄下部隊改編為「反共救國軍第2總隊」,由張晴光上校任總隊長,直屬陸軍總部;441228日,海上突擊隊在大礁島(東湧與浪島間)捕獲潛伏島上的共軍5人,並押回審訊。472月間,第2總隊實施「蟠桃計畫」,突擊大陸平潭、長樂,戰果不詳。

478月,總隊長陳佑民少將外調,由羅鵬瀛將軍接任,島上駐軍除擔任守備任務外,一面實施戰技訓練,一面構築防禦工事,確保達成固守東引之任務。48年底,第一總隊輪調移防東引,總隊長張雅山少將(軍校13)出任東引守備區指揮官。

由於第一總隊江浙兵與第二總隊福建、廣東兵之間,因語言隔閡造成省籍情結,長期磨擦、衝突互鬥,嚴重影響軍紀與戰力,於是,國防部訓令「第一、二總隊合併混編」,以破除省籍情結。

4999日,反共救國軍第一、第二總隊併編成為「東引反共救國軍」,由陸軍總司令兼任總指揮,張雅山將軍出任首任東引反共救國軍指揮官,戮力經營戰場、加強戰技、大力構工,並著有「東引島防禦戰鬥之研究」,獲總統蔣公特予嘉許。於是,該日也就成為東引反共救國軍的「隊慶」。

併編後的「東引反共救國軍」,下轄6個步兵大隊、1個砲兵大隊。其中,除砲兵大隊長期駐防東引外,6個步兵大隊,每年輪派2個大隊赴臺整訓,4個大隊在駐地以構築工事與開鑿坑道為主要任務。「東引反共救國軍指揮部」原隸屬馬防部督導,67年,改隸陸軍總部管轄。

691220日,陸軍總部為統一全國陸軍部隊編制,東引反共救國軍指揮部:下轄的「大隊」編制,遂改稱為「營」,「中隊」則改為「連」,「分隊」改為「排」,但仍維持「反共救國軍」番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