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24-17-42-09-864_deco.jpg

19-06-23-13-54-10-900_deco.jpg

(24) 吾依育格班長拍攝照片所示,孟子《論四端》,找些資料自我復習之。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論四端》是中學時代必背課文,除要熟背外,更要會默寫,因考試時必考。離開學校後,孟子沒跟著走,多年後早已遺忘全文,只記得「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雖是文言文,但字意淺顯,一看就懂。

何謂四端?即〝四心〞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此四端又稱之「四德」。孟子之意,以恢復人的本性「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相信徐老師說的一定更深入,剖析本性更詳盡,希仍有機會當面受教。

由孟子《論四端》聯想管仲曰: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為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覆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踰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軸;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宋朝歐陽修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今天再次複習,深有感觸,感覺孟子之言,似乎在講當今的執政者: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