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14-19-44-12-250_deco.jpg

話說「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嚇壞了負責〝本州安置〞的太守,太守徐君猷又驚又怕,深恐走脫了朝廷要犯,帶著衙役趕到蘇軾家時,發現蘇軾醉臥在床還未醒。

太守心口懸著的一顆大石頭,總算放下了,臨走前留下字條囑咐蘇軾家童「俟汝家老爺酒醒後交予他」。日上三竿,蘇軾終於睡醒了,接過家童呈上的字條,上書「重陽涵輝樓敘,大受」大受是黃州太守徐君猷的字。

重陽日涵輝樓上,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江風徐來,催化酒精,蘇大學士趁著酒興提筆寫《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佳節若爲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是日,元豐5(1082)九九重陽。

詞中抒發了蘇軾以順處逆、曠達樂觀而又略帶惆悵、哀愁的心境,緊扣重九樓上飲宴,情景交融,抒寫了自己的胸襟懷抱。如今,不妨以易經來看看蘇大學士當時的卦象,此乃純屬個人臆測。上片首句,霜降水痕收--------

霜降,是24節氣中的第18個節氣。每年九月底(陽曆1023日或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10°時為霜降,節已入深秋,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一般來說此時酷暑全消,寒意漸升,卦象屬蹇(艮下、坎上,水山蹇)

蹇的原意為跛腳,跛腳之人走路有困難,引申為事情難行的意思。《雜卦傳》:「蹇,難也。」《序卦傳》:「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這是取蹇的引申義,代表事情困難而難以施行。

《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幸好蘇軾被貶黃州,在京都的南方,故尚無大災難)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脩德。(蘇軾勤耕東坡,自給自足,吟詩作畫填詞,兩遊赤壁作《前、後赤壁》,此時期詩詞創作甚多)。且看爻辭如何說

初六,往蹇,來譽。《象》曰:往蹇來譽,宜待也。(前進會遇到困難,退後則會得到聲譽)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終无尤也。(君王及臣子遇到雙重的蹇難,並不是自己的原因)

九三,往蹇來反。《象》曰:往蹇來反,內喜之也。(前進有難,還是回來比較好,回來會有喜)

六四,往蹇來連。《象》曰:往蹇來連,當位實也。(前進有難,退守則可得到盟友)

九五,大蹇朋來。《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最險難的時候,朋友來)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象》曰:往蹇來碩,志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前行則有難,回來則大有獲得,吉。利於見大人)

蘇大學士已在蹇卦的絕地,若是要再繼續往前,將無人可以救濟,情勢將無法有所轉圜。所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之句,只是心動人未走,往回走的蘇軾的確得到很多貴人的幫助,元豐七年(1084)4月,離開黃州。

元祐元年(1086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垂簾聽政,蘇軾回朝任禮部郎中、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元祐四年(1089年)拜龍圖閣學士,曾出任杭州、潁州等知州,官至禮部尚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