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所言周○華士官長,筆者於民64年底調至營部後之次年,因年滿58歲按規定退伍,民60年代,部隊裡年近半百之資深士官,及將屆花甲之士官長甚多,彼時,由大陸隨軍來台者,上士須服役至50歲、士官長58歲,始可報退。

    再者,彼時軍中位階屬士官長階層者,其容顏、體態猶如七老八十之人,歷盡滄桑,滿臉皺紋,每條皺紋都是轉戰大江南北的印記,昔日被稱為老翁、老阿伯,如今科學進步,醫藥發達,50餘歲之人仍是一尾活龍,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周士官長的家庭組成,是台灣屢見不鮮的婚姻買賣,更是50年代軍中單身漢相親娶妻的模式,一方是小有存款的王老五;一方是年華正茂的窮戶女兒,前者拿一生積存的餉錢去買後者的青春,妄圖金錢換愛情,但往往一度春宵之後--------。

    民50年代之資深士官在台娶妻者,多屬「老夫少妻」型,常被外人譏諷「老牛吃嫩草」甚至被辱罵為「摧殘國家幼苗」。周士官長與他的幼齒老婆,兩人相差30歲,據說是他駐防花蓮山區時,用好幾打老米酒及大量檳榔之代價所娶得。

    民60年代,許多單身士官急於成家,因反攻大陸已遙遙無期,而年齡逐年增長,體能逐年衰退,興起落地生根之想,所不同的是,所娶對象已非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多是務農耽誤婚期的老村姑,或已失夫君的寡婦,甚至是身體或心智有某些缺陷的殘女,近乎「飢不擇食」,至少隆田營區有此現象。

    民73年國片《老莫的第二個春天》將退伍軍人娶妻歷程詮釋得淋漓盡致,尤老莫到老戰友家中看見其媳婦照片,是位大眼睛、皮膚黝黑的魯凱族少女,老莫讚嘆:「真嫩呀!這麼漂亮,怎麼找的?」「怎麼找?」老戰友拿出一疊疊鈔票,邊放在地上邊說:「頭找到了,胳臂找到了,這是兩條腿……」擺出的人形,非常寫實。

    至於老莫娶妻後之劇情,有相當程度地美化老少配問題,老莫的新婚妻多次將父親與丈夫相提並論,已非單純的「相敬如賓」而是「敬夫若父」,她對老莫的恩情報之以湧泉,情節令人感動,但,能如老莫那般幸運者,軍中退伍老兵,能有幾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