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大寮眷村後,母親縫製的嬰兒鞋續做了兩年多,銷路遇到瓶頸,鄉下地方穿鞋的很少,大人多在田裡忙於農務,鮮少有穿鞋的機會,相對的是懷抱中的嬰兒就沒有穿鞋的必要,而剛學會走路的就更要腳踏實地,以利長大後能直接下田幹活。

胖小子想起不知是何時聽過一則故事,說有兩個商人到非洲賣鞋,當他倆看到非洲人都光著腳丫時,甲商人說:「完了!這裡的人根本不穿鞋!」於是掉頭回家;乙商人則說:「太好了!這裡的人都還沒有鞋穿!」這個故事中的乙商人,若於民國50年代初來到大寮鄉下,不知有否本事讓在地人都穿上鞋?

母親放棄縫製嬰兒鞋後,家裡改養豬、養雞、養鴨,並在台糖小火車道旁的空地種些菜,當時沿路較好的地段早被其他眷村媽媽用上了,母親開墾的那塊空地很辛勞,雜草下的磚塊石頭很多,尤香附子的根很深,若不鋤盡,所種的菜便是白種了。好加在的是,旁邊有灌溉稻田的土溝渠道,取水澆菜甚是方便。

養豬不比養雞鴨輕鬆,養豬是較粗重的活,胖小子住的這一排眷舍就有三家養豬戶,不是別家不養豬,而是受地形限制,養豬通常養在後院,因前院不適合養豬,但乙種眷舍凡前院大則後院小,反之,前院小則後院大。前院大者可以當花園或搭瓜棚,人口多者還可以加蓋一間房;後院大者可以養家禽或家畜,亦可加蓋廚房或充作房間。

養豬所下的本錢相當可觀,不似雞鴨成長較快,畢竟家畜與家禽是有差別的。養豬前,父親負責蓋豬圈,母親則四處尋求願意給餿水的人家,然後把餿水桶放在院牆外一角,每天傍晚逐區將餿水集中,接著一擔一擔的挑回家,倒入煮豬食的大鐵鍋,這時胖小子正在用鍘刀切地瓜葉,幾十斤的地瓜葉切完後,也倒入大鐵鍋和餿水一起煮。

對給餿水的人家,母親都抱持感恩的心,除當面感謝外,在家境好轉後,逢年節都會回饋些自己做的產品,以表心意,如:逢過年若自己有醃製湖南臘肉時;或端午節送自己包的紅豆粽子。在母親身上,我們子女學到感恩的心,但實行的程度卻遠遠不及母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