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141.JPG

IMG_2142.JPG

IMG_2144.JPG

IMG_2145.JPG

記憶中的大新百貨公司

日昨是第一社大「走讀高雄」的最後一堂課,在下慶幸偕老伴一同去旁聽,才更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尤在台灣光復前後的演變。更重要的是,「走讀高雄」最後一堂課選定鹽埕區,鹽埕區恰是我倆初識的戀地,有許多的回憶。

在高雄住了逾半個世紀,對高雄的了解實在膚淺,三年前才從生態專家柯耀源老師的授課中逐漸了解,不過雖說半個世紀,但其中有一半時間因服務軍旅多在外縣市及外島,退休後,偶然機會接觸到柯老師的課,發現柯老師對高雄的了解,如數家珍。

昨「走讀高雄」置重點於鹽埕區內的鹽埕庄與鹽埕埔的演變,但最引在下興趣的是位於大勇路上的大新百貨公司,那是年少時最嚮往去的場所,曾經留下多少的足跡,昨在已被祝融紋身且圍有鐵皮阻隔的大新百貨公司前,聽柯老師娓娓道來。

民國47年,高雄第一家大型百貨公司開幕,營運商號「大新百貨公司」,它擁有國內第一座電扶梯,開啟了高雄新紀元,帶動了鹽埕區附近商圈的發展。之所以會興建大新百貨公司,其中有段故事:大統集團創辦人吳耀庭先生在17歲那年,到「吉井百貨」幫母親買禮物,店員見他穿得寒酸沒上前搭理,當他詢問店員價錢時,店員還一副瞧不起人的姿態,哼了一聲,這聲〝哼〞大大刺激了吳耀庭,他發誓日後要蓋一間比吉井百貨還要好的百貨公司。

提到吉井百貨,柯老師一併敘述其演變過程,吉井百貨創辦於日據時代,創辦人吉井長平於1903年來到台灣,先在台北發展,1908年南下高雄發展,1941年興建吉井百貨店,位於台灣光復前的鹽埕町六丁目(今大勇、五福路口),樓高五層,是當時高雄最高的建築物,可謂高雄地標,當地人稱它為〝五棧樓〞。

台灣光復後,「吉井百貨」易名為「高雄百貨」,俟大新百貨公司開幕後,則業績與名聲日愈下滑,終不敵斜對面位於大勇路上的大新百貨公司,經數度易手後,該地現已改建為金融機構。此後,百貨業的焦點轉移至剛剛興起的大新百貨公司。柯老師說他小時候住在新興區,假日到「大新百貨公司」要走近約兩小時的路程,為的就是搭乘電動手扶梯嘗鮮,重要的是服務小姐都和藹可親,顧客至上,不會像「高雄百貨」的小姐氣勢凌人。

大新百貨最著名的就是電動手扶梯,可謂開全台風氣之先,當年許多人到大新百貨,就是要搭乘電動手扶梯,享受新鮮時髦玩意,體會不用自己費力爬樓梯的快感,同時,那年代的女性,以能在大新百貨擔任電梯小姐或手扶梯小姐為榮。言至此,柯老師順便比較一下那年代的女性對職業的排序,當時女性最嚮往的工作是空中小姐,其次是台鐵的莒光號小姐或公路局的金馬號小姐,若能擔任百貨公司小姐,亦是上選。

民國51年的暑假,父親帶著年少的我到駐在大安街的鐵道兵營房住了三天,一則督導我的暑假作業,二則讓我見識都市的繁華。那是在下第一次到大新百貨,記憶中在公司前就已見到熱鬧的場面,警察在抓百貨公司前的攤販,攤販見警察來取締推著攤車趕快跑,跑慢了被警察逮住,警察就沒收他營生用的工具,把秤砣沒收,秤桿沒了秤砣就無法秤重,生意就做不成了。

記得第一次進大新,真有如劉姥姥進大觀園,眼花撩亂,看甚麼都新鮮,見甚麼都新奇,尤頂樓的兒童樂園有許多的遊樂設施,更是深深吸引年少的我,但那不是免費的,是要花錢的,每件遊樂設施都要用幾個銅板換代幣,幾個銅板就足夠家裡一頓飯菜,既捨不得花,更是花不起。所以,看過就好,不須嘗試。

回到三樓的圖書部,書架上的故事書可隨你翻閱,沒有限制,沒有圖書被膠膜包裹情事,站在書架前愛看多少本就看多少本,年少的我當天就看完一本《三國志》,那時的《三國志》應該是節本,沒有長篇大論。之後,第二天再去時,直接上三樓看《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第三天再去時又看完一本《七俠五義》,接著看《小五義》,但《小五義》它分上下兩冊,而時間已不允許再繼續看下去,於是迅速閱畢上冊,然後買下冊回家再看,一看標價11元,向服務員討價還價擬以10元整數買下,但服務員表示愛莫能助,公司的貨品都有標價,全是不二價,於是只好忍痛買下。後來班級建立課外書籍交流,借到《小五義》下冊的同學都會追問上冊在哪?年少的我只好實情告知。據說,全台實施「不二價運動」,也是因為大新帶的頭。

當然,對大新的記憶不只這些,服務軍旅後,有一次星期日偕同眷村裡的鄰居歐大妹仔到大新遊玩,她說口渴,於是在下在大新百貨飲料部點了一杯葡萄汁,要價18元,覺得好貴,因當時月薪才200元,而公司外的茶水攤一杯冬瓜茶才5元,我由中壢回高雄搭的平快車,車上的鐵路便當排骨飯才花15元,高雄市公車單程也才8角錢。不過,事後想想,大新百貨要養多少個員工,而每一個員工的背後都代表一個家庭,簡言之,大新百貨養活了多少個家庭,於是欣然釋懷。

猶記得越戰期間,美國大兵最喜歡到台灣來度假,大兵從高雄港上岸都直接奔向七賢三路,此段路上酒吧林立,特種行業蓬勃發展,是當時台灣賺取外匯最快的場所之一,有些愛國吧女,白天都會帶領美國大兵到大新百貨消費,在下曾見過多次。據說,美國大兵消費都很乾脆,因為他們深知返回越南戰場後,死活殊難預料;而美國大兵之所以願意選擇到台灣度假,那就是收音機裡經常傳播的一句話:「台灣治安一向良好!」那個年代,的確如此。

大新百貨的成功,讓創辦人吳耀庭信心大增,他又眼光獨到在當時並不繁華的中山、五福路口興建一棟樓高10層的「大統百貨」,這棟百貨不僅佔地廣大,也有吸引人的秘密武器,就是那遠近馳名的10層樓高的透明電梯,這更讓南部民眾蜂擁而至,從此,建立了大統百貨集團的名聲。

民國64年,在吳耀庭成功經營大統百貨後,鹽埕區人氣急速被帶走,也象徵著鹽埕區的黃金歲月已經逝去,昔日風光的大新百貨,有著愈50年的歷史,自去年再度遭受祝融後,如今成為待拆的危樓。

看著大新百貨的興衰,對鹽埕區的大起大落,不勝噓唏!往日風華何日重現?

IMG_2148.JPG

IMG_2147.JPG

IMG_2149.JPG

高雄七賢三路的回憶

高雄七賢路,是否住有「竹林七賢」人物,在下不知,也無須知,但半個世紀前的七賢路,與現在一樣分為三個部分,只是這三個部分所代表的行業已物換星移,記憶中,七賢一路金融業辦公大樓林立,七賢二路補習班林立,七賢三路酒吧林立。

為何要提七賢路?因上週日柯老師「走讀高雄」講述鹽埕區的發展與演變,在七賢三路上提到一則「吧女變王妃」的故事,引起學員們的好奇,劇情有點撲朔迷離,好像看了一部電影《麻雀變鳳凰》,然柯老師說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只是不幸的是,多年後王妃黯然返台,此時已人老珠黃無法重操舊業,只好留在高雄終老。

七賢三路給在下卻有著另一個回憶,半個世紀前,駐紮在高雄港調車場旁有一連的鐵道兵,他們負責高雄港鐵路的維護與蒸汽火車頭、車皮的維修作業,以確保軍需物資鐵運暢通。連上有位山東大漢鞠○德上士,人高馬大,孔武有力,在下尊稱〝鞠伯伯〞,鞠伯伯晚上的工作,就是到七賢三路某家酒吧擔任保全,只是那個年代不叫保全,但工作卻比保全還重。

因為現在的保全,遇找碴的可以聯繫警察前來處裡,以前的保全遇找碴的要自己處理,那個年代全憑誰的拳頭大,鞠伯伯說當地的小混混遠遠地見到他的大塊頭,多半退避三尺,不敢上門找碴,因為把自己撞在槍尖上是不智之舉,偶有那不長眼的想耍狠的楞頭青,其結果不是被打得連滾帶爬,就是滿地找牙。

提到牙,有一次鞠伯伯牙疼,到802軍醫院看診,那時802軍醫院門診部在六合一路,住院部卻在覆鼎金,話說拔牙,那個年代軍醫院拔牙鮮少用麻醉劑,不知是沒有麻藥,還是因未給紅包而不用麻藥,醫官直接用鉗子使勁拔,痛得鞠伯伯神經反射作用,一拳把醫官打飛出診間,這名牙醫飛得老遠半天爬不起來,轟動整個802軍醫院。

後來,高雄港鐵道兵機務連有幾位單身的叔伯,退伍後到七賢三路謀職,他們也在酒吧上班,只是沒有鞠伯伯的本事,只能從事維修工作,把原來修鐵道、修蒸汽火車頭、修車皮的技術,轉移為修酒吧的座椅、吧檯、櫥櫃及一些附屬設施。

其中一位楊○松叔叔,他在酒吧街擔任燒焊工作,承攬多家酒吧的鐵器維修,有一次到家裡來看望父親,閒談間邀小侄有空到酒吧找他,招待喝點小酒,當下雖應允,實則哪敢去,彼時國軍正雷厲風行十大行政革新,涉足酒吧,後果嚴重。

七賢三路的酒吧隨著越戰的結束,逐漸沒落,如今,風華褪盡,殘餘的酒吧屈指可數,當年的榮景亦隨著歲月的消逝而被塵封。

IMG_1223.JPG

IMG_1735.JPG

IMG_2196.JPG

IMG_2194.JPG

IMG_2197.JPG

話說林迦

最近去了一趟吳哥窟,記得導遊解說〝林迦〞之意,他說在梵語裡〝林迦〞是「標誌」的意思,象徵印度教神祇~濕婆,它是寺廟裡膜拜濕婆神的標誌。

而〝濕婆〞意為「吉祥」,林迦是其標誌。因此,濕婆的林迦代表「吉祥的宇宙大神的標誌」。林迦也意味著,宇宙崩解之時所有的創造之物在此消亡殆盡。所以,根據印度教的思想,宇宙的創造、維持以及毀滅都出自同一位神,那就是象徵性代表濕婆神的林迦。

那麼〝林迦〞究竟是甚麼?簡言之就是濕婆神的生殖器,濕婆神的陽具叫做林迦,濕婆神的妻子的生殖器叫做〝優尼〞。同時,林迦也代表著濕婆的化身,有趣的是,在許多信仰印度教的國家當中,反而林迦的數量是多過於濕婆神的雕像,拜人形濕婆像的很少。

林迦的造型呈圓柱狀,優尼的造型是方形有凹槽且開口端朝北,林迦以優尼為底座,圓柱狀直立在方形凹槽中,象徵生殖、創造的超自然神力,是宇宙之源和最高力量的表現。在吳哥窟旅遊時,導遊說過:「印度史詩《羅摩衍那》記載濕婆與妻子做愛時,一次就達100年之久,中間從不間斷,精液噴灑成恆河,孕育了印度文明」。

另,在吳哥窟旅遊時,導遊還說了一段林迦的故事:話說創造之神~〝梵天〞與保護之神~〝毗濕奴〞爭論誰才是最偉大的神,突然眼前出現一根很長的火柱,毗濕奴化身為野豬順著火柱向下探尋一千年,梵天化身為天鵝順著火柱向上探尋一千年,兩神都沒找到火源,但梵天說謊,說他找倒了,而這根火柱原來是毀滅之神~濕婆的陽具~林迦變成的,因梵天的不誠實,吳哥的廟宇沒有祭拜梵天神,但每個廟宇都祭拜濕婆神的陽具~林迦。

了解林迦後,言歸正傳,日前,柯老師帶領社大學員們「走讀高雄」的鹽埕區,當在下看到門柱上掛著〝林迦〞名牌,腦海一閃,以為高雄早就有膜拜〝林迦〞的高僧或教徒,當老師開講〝林迦〞的生平及其豐功偉業,始知此乃人名,不是濕婆的生殖器。

柯老師口中的林迦:高雄市人,幼家貧,高雄第一公學校輟學後負起家計,初營製鹽業,1920年起從事地產投資及開發,因眼光獨到,遂成巨富。老師續說:林迦素有「打狗拓荒者」名號,他將西子灣不毛之地開發為良田,又將愛河旁的鹽田變為街道;當高雄築港工程開始,他看出鹽埕埔一帶會有亮麗的遠景,乃大量購置土地、興建樓房,使原本荒蕪的土地變成高樓櫛比的繁華鬧區。

隨柯老師走到林迦故居,老師現地導覽,說:「此豪宅原為傳統式三合院格局,層次分明,雖以後增建為二層樓房,惟仍可見傳統工法,如磚砌造型的窗櫺、傳統樓地板樑木、傳統屋構與裝飾。」有學員發問,現在還有家屬住在裡面嗎?不過,看到整排房屋的後端裝有數台冷氣機,答案已揭曉。順著牆壁,抬頭仰望,發現屋頂中脊上有風獅爺的裝飾,顯示故主有風水觀。

離開這幢叱咤風雲的豪宅前,不禁轉頭多看一眼門柱的名牌,〝林迦〞這名字取的真好,他飛黃騰達的一生,或許有濕婆神的庇護吧!

IMG_2216.JPG

IMG_2222.JPG

IMG_2230.JPG

吧女變王妃(上)

電影《麻雀變鳳凰》劇情以「應召女郎數日內成為知名公司經營者情人」為主軸,結果大放異彩,獲獎無數,同一年(1990)在票房上成為全球電影的季軍。

而港都在1970年代所發生的〝吧女變王妃〞,雖為當時中華民國風雨飄搖的外交,貢獻了一己之力,但下場卻是淒涼的、黯然的。因為她經歷的不是電影,是真實人生。生態、文史專家柯老師的「走讀高雄」在七賢三路所說的〝吧女變王妃〞的故事,要從鹽埕說起。

柯老師說:鹽埕,意指曬鹽的地方。20世紀初,鹽埕放眼望去盡是鹽田與沼澤,直到1912年第二期打狗築港計畫,將港口內泥沙填築為海埔新生地,進行現代化市街規畫,填海造陸改變了鹽埕的命運。鹽埕可說是台灣的「銀座」,娛樂場所如雨後春筍大量湧現,高雄第一家戲院、第一家百貨公司,都在此誕生。

尤高雄成為國際海港城市後,靠港登岸的外籍船員增多,加上早年美軍第七艦隊協防台灣,美軍駐台期間,酒吧、鋼琴酒店、酒家等聲色行業,從緊鄰港區的七賢三路一路開枝散葉,高雄的夜生活也隨經濟起飛,多采多姿,在燈紅酒綠下,呈現一片歌舞昇平。

七賢三路,在1950年已是熱鬧繁華的「酒吧街」。因韓戰、越戰相繼發生,美國在亞洲地區陸續增兵,當年美國國防部指定台灣為駐越美軍度假地區之一,且因高雄有軍港,所以第七艦隊官兵休假下船便由高雄港3號碼頭上岸,登陸七賢三路。於是,美國的酒吧文化、流行音樂、美軍舶來品同時也帶入了高雄,當時的七賢三路充滿濃濃的異國風情,大大提升了鹽埕區經濟的發展。

柯老師話鋒一轉,切入故事開端。1960年「中非共和國」獨立,我國於1962年與其完成建交,但兩年後中非共和國改投中共懷抱,隔年卜卡薩將軍政變成功,我國與中非邦交於1968年再度恢復。1970年,國慶前夕,我國政府邀請中非共和國總統卜卡薩參與慶典,並以高規格的國宴款待。

國慶期間,卜卡薩總統曾南下高雄旅遊,下榻鹽埕區「○○大飯店」。言至此,柯老師停頓故事的敘述,開始賣起關子,問學員們這位卜總統會住哪家大飯店?看倌您不妨也猜猜!

吧女變王妃()

學員甲猜「國賓大飯店」,理由是:座落在有〝台灣塞納河〞之稱的愛河畔,優越的地理環境讓旅客無論是漫步兩岸親水步道、置身悠閒的露天咖啡座、欣賞炫麗的光雕橋或搭乘愛之船遊河巡禮,皆可近距離體驗令人驚艷的河岸風光,體驗水岸城市的浪漫風情。

學員乙猜「華王大飯店」,理由是:它是南台灣百貨業傳奇人物大統集團創辦人吳耀庭所創建,飯店以鋼骨結構興建,是台灣第一座以鋼骨興建的大樓,具時尚風格,兼容我國優雅的古典風貌,細膩體貼的服務精神,優雅尊榮的頂極禮遇,讓旅客賓至如歸。

學員們七嘴八舌胡亂猜,「漢王大飯店」、「福華大飯店」、「華后大飯店」-------,連阿基師新開不久的「福榮大飯店」都出籠了。老師趕緊喊:「卡!停!打住!」因為越扯越遠了,學員們忽略了時空背景,以致答案全盤皆墨,於是,老師提示:「外賓來訪,外交部通常會安排住在哪裡?」

這時,學員們恍然大悟,齊聲道:「圓山大飯店!」但高雄圓山大飯店在澄清湖附近,不在鹽埕區,學員們又陷入一陣迷惘。柯老師看著學員們迷惘的表情,答案揭曉,說:「那時的『圓山大飯店』在愛河西岸,就是現今『鹽埕國中』校址。」聞後,學員們一片譁然,驚呼連連,與自己所猜相去甚遠。

接著,柯老師道出驚人內幕:「據說,卜卡薩總統下榻『圓山大飯店』後,漫漫長夜,難耐寂寥,向外交部提出不合禮儀要求,要女性陪睡,為鞏固外交邦誼,接待人員慎重考量後遂至七賢三路酒吧洽商,找來一位二九年華的「林小姐」。

卜卡薩總統回國後,對林小姐念念不忘,外交部便以「親善」大使之名於19715月回訪卜總統。當親善大使林小姐抵達中非共和國不久,便上演了古代〝和親〞的戲碼,下嫁卜卡薩總統。1976年,卜總統將「中非共和國」國體改制為君主立憲的〝中非帝國〞,並自封為卜卡薩一世。於是,林小姐遂成卜帝17位王妃之一。

不幸的是,三年後〝中非帝國〞又發生政變,卜帝一世流亡「象牙海岸共和國」長達七年,至1987年才返國,回國後,遜帝卜卡薩一世的惡行劣跡被揭發,判了20年徒刑,但在1993年逢大赦被釋放,三年後因心臟病過世。中非共和國這顆牆頭草,時而與我友好,又時而倒向中共,與我國先後三次建交、斷交。

至於王妃「林小姐」是何時回台灣的,柯老師沒說,返台後的王妃大概也恢復了平民身分,柯老師只確定她仍住在高雄。不過,回顧整個故事,外交部似乎還欠她些甚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