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577.JPG

    報告營長:屬下又來隆田懷舊了,這是退休後第三度到隆田,每回想起您在隆田營區保修營營長任內對部屬們的教育與勗勉,您那無私的付出與對全師的奉獻,屬下內心由衷敬佩,扳起指頭算算距今已歷42載,雖然您辭世3年了,但您始終活在屬下心中。

    四年前,第一次回到隆田,發現營區早已拆遷完畢,地上除植物外,所有建物全數拆除,不論RC結構、磚木造、鐵皮屋等無一殘留,土地歸還原地主(台糖),偌大的營區只剩一片廣袤的樹林,這片蓊鬱的樹林是隆田營區全體官兵手植之成果,現已綠蔭蔽日。

    樹林之形成,一部分是民62、63年間貫徹陸軍「綠化營區」及之後的「果化營區」之成效;另一部分是民69、70年間執行陸軍推行「各營區須種植高經濟價值樹木」政策,如今當年手植木苗,多已高聳入雲,看著綠意盎然的林木,思緒不禁又回到從前那段時光,說實在隆田營區那些年所有的經歷,都難以忘懷。

    此次前來,與前兩次不同之處是,營區大門業以鐵皮圍欄封閉,周邊圍欄鐵皮亦有加高現象,前兩次尚可由圍欄上端瀏覽內部,或站在營區大門前向內直視,此次只能由原來的圍牆空隙向內張望,據說此地要改建為綠地公園,希下次來時,已能在公園內漫步流連,再度遙想從前那段艱辛與共、甘苦同嘗的歲月。

    返家後,重溫四年前對老營長的記述:老營長姓周,江蘇鹽城人,到隆田營區就任保修營是民63年間之事,由龍潭「特戰總隊」調來,原在特戰總隊擔任中隊長,特戰總隊併編(「陸軍空降司令部」與「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合併,改編成立「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因原技勤部隊裁撤,奉調官田師保修營中校營長。

    老營長英姿煥發、體格健壯,是特戰部隊必備良才,特戰部隊主要任務,空降敵後、進行襲擾、牽制敵人。看過《諾曼地大空降》影集,或《最長的一日》影片者,就有概念。國軍特戰部隊的前身「傘兵」也,民42年曾參與東山島突擊作戰,因空降失利,犧牲慘烈,致國軍後續反攻大陸作戰計畫,相對受到影響。

    隆田營區在老營長未來之前,是一片蕭瑟,尤營區內的砲兵部隊下基地集訓後,人氣減少,更顯暮氣沉沉,連當年的陸訓部司令視察時,也不禁嘆道:「果然保有預備師的息氣。」足見營區內部管理鬆散、勤務懈怠、紀律偏廢,情形相當嚴重。

    老營長到任,大肆整頓,全面革新,保修營猶如脫胎換骨般,從沉睡中甦醒,在頹廢中振作,一切導上正軌,當然改革過程遭遇不少阻力,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尤對既得利益者,更是難上加難,老營長循循善誘,以身作則,時日一久,消極抗拒者,終受營長剛直不屈、任重道遠的精神感召,摒棄私見,融入團隊,共創全營願景。

    次年,適逢陸軍推行「副食生產」,厲行「養豬種菜」政策,期達改善官兵伙食目的,提升戰技體能訓練,進而增強國防戰力。為貫徹上級命令,老營長首先整建豬舍,改善養豬環境,以豬隻大小,區隔飼養,並遴選有經驗資深士官,專責照料;其次視察營內可用空間,妥善規劃,全營官兵每人必須開墾一塊面積至少需大於一張榻榻米之菜圃,依季節及生長速度,分別種植不同蔬菜。

    此外,還利用三級保修廠旁水塘,擴充整建,塘邊遍植水草,專飼草魚、大頭鰱;為使副食生產多樣化,又運用鋼架棚工場空間,設置木籠養些雞、兔,以供伙食團加菜,數月後,成果輝煌,保修營「副食生產」與「伙食改善」,經師部年度評比,不但是隆田營區第一名,還位居全師之冠。

    事實上,老營長重視的是本務工作,即專業訓練與裝備維修,置重點於「培育官兵本職學能」、「提升補保作業能量」,使全師兵工裝備妥善率大幅提升。又次年,老營長當選國軍楷模〝模範營長〞,獲國防部表揚,部長頒授獎狀,全營官兵與有榮焉。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老營長身後哀榮,榮獲總統馬英九頒發褒揚令,並獲頒旌忠狀及國民黨中央黨部核以黨旗覆棺,儀式莊嚴隆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呆呆 的頭像
    呆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老芋仔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