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過後,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遂改變治理台灣的思維,開始對台進行正規的統治部署,將台灣納入正式版圖,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來台籌建海防,並在琅嶠設縣築城,即為現在的恆春古城。

IMG_4206.JPG

IMG_4207.JPG

IMG_4208.JPG

IMG_4209.JPG

    恆春古地名「瑯嶠」,係指鳳山縣下林邊以南的地區,為排灣族對一種蘭科植物的稱呼,也是當地原住民的族名,一直到沈葆楨來台之後,因此地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才改名為「恆春」,〝恆春古城〞已有百餘年歷史,擁有全台保存最完整的二級古蹟。

    立身石門古戰場,遙想當年戰況慘烈,排灣族牡丹社山胞是如何的英勇抗日,雖最終仍告失敗,但那是武器裝備相差懸殊,絕非抵抗日寇鬥志不足,當日寇嘗到甜頭後,始終念念不忘台灣的戰略價值,日寇蟄伏20年後,終於在1894年發動中日「甲午戰爭」,輕而易舉再度擊敗清廷,簽訂「馬關條約」要求割讓台澎。

    讀史者皆知,台灣對日本的重要性:其一、台灣是日本向南發展的最佳跳板、墊腳石。其二、台灣經驗關係著日本能否晉身為帝國主義之一員。其三、台灣是日本南進侵略他國的補給基地與戰略要地。這些都可從當年的荷蘭、西班牙等國佔領台灣時,看出端睨。

    日寇佔據台灣後,真的很用心經營台灣,因它認為台灣已是日本國土的一部分,就如琉球國變成日本的沖繩縣一樣的道理,只是百般算計中,始料未及的是,它的肉腳對手─腐敗的大清帝國會被推翻,變更國體為亞州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更令日本鬼子詫異的是,日寇發動的侵華戰爭,歷經中華民族全體軍民奮勇八年抗戰,皇軍居然戰敗,且以無條件投降收場,必須交還割據的台澎,這是日寇連作夢都想像不到的事。台灣光復,對日寇及皇民餘孽而言,是多麼不甘心啊!但我台灣同胞被日寇鐵蹄蹂躪了50年,其狀況豈是一個〝慘〞字了得?

    臺灣光復後,屏東首任縣長張山鐘先生將石門山上(原虱母山)石碑「西鄉都督遺跡碑」撤換成「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用以表彰我原住民誓死不屈的偉大精神,其意義重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呆呆 的頭像
    呆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老芋仔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