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很多人都隱隱約約的記得自己的前世,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但是都是真實的。我國正史中關於生來自知前世的最早記載,是《晉書》所載的羊祜、鮑靚。

《羊祜傳》:五歲的羊祜,叫奶媽拿金環給他玩,奶媽說:「你沒有這東西呀。」羊祜便自己跑到鄰居李姓人家的東牆根桑樹中,取得金環,主人驚異「這是我家亡兒玩丟的東西,你怎能拿去!」奶媽遂詳告原由,主人悲惋,當下認定羊祜是他亡兒的轉世。

而鮑靚曾任東海太守,對前世記憶更清晰,他在五歲時,告其父母說:「我本是曲陽李家的兒子,九歲時墜入井中死了。」他父母尋訪到李氏,向他調查詢問,全都符合應驗,證實確係李氏亡兒轉世。

提及羊祜,聯想到的是“墮淚碑”。話說晉武帝時,蜀漢已被滅亡,但東吳的力量仍很強大,為了滅吳,晉武帝派羊祜以尚書左僕射的身份鎮守襄陽,統領荊州一帶的事務。

時值戰亂,百姓生活十分困苦,羊祜到襄陽後,戮力發展生產,使百姓豐衣足食,並大力興辦學校,使平民子弟能夠上學讀書,這些措施深得民心,羊祜受到襄陽百姓愛戴。與羊祜軍隊對峙的是東吳鎮軍大將軍陸抗(陸遜次子),羊祜每次跟陸抗交戰,定按約定日子,決不偷襲,決不布置埋伏,有人提議用計謀取勝東吳,羊祜便用酒灌醉他,使他不能陳說。

有一次,羊祜行軍時經東吳地界,士兵們割稻穀充作軍糧,羊祜命人計算價值,送絹布償還;即使東吳士兵過境掠奪被逮住,羊祜也不為難他們,願意投降的,他便接受投降;不願投降的,規勸一番便放他們回去。羊祜的作為給東吳軍民留下深刻印象,過了一段時日,兩國邊境逐漸安定,出現互不侵犯的和睦局面。

陸抗害病時,羊祜贈他藥酒,陸抗的左右勸諫不可服用,而陸抗毫不遲疑地把它喝了,說:「世間哪有用毒酒害人的羊叔子?(羊祜,字叔子)」陸抗常對屬下說:「羊祜專修仁德,我卻專行暴力,這樣下去,不用交戰,人心自然都會歸服他了」。

羊祜在襄陽鎮守10年,生活十分儉樸,家中沒有餘財,俸祿經常散賞給軍士。他死後,士兵們悲痛萬分,百姓聽到噩耗,街頭巷尾哭聲不絕,東吳將士也為之哭泣。襄陽百姓在峴山建了一座羊祜廟,立了塊石碑,前來祭祀之人絡繹不絕,人們望著石碑,無不痛哭流涕。

後來,接任鎮守襄陽的杜預,看到襄陽軍民如此懷念羊祜,便給這塊石碑起名為“墮淚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