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6日,是夜兩杯黃湯下肚,實際是大半瓶高粱,啟帆將那積在內心深處已歷40餘載的故事娓娓道出,常言道酒後吐真言,故事情節纏綿悱惻,因涉及個人隱私,不宜在此敘述,只是金門高粱似乎沒解決啟帆憑欄的思緒,有道是借酒澆愁愁更愁。

或許可用【元曲】中的一首小令《憑闌人‧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只需將人物立場對調,老漢想應是啟帆當時的寫照。若說憑欄所引發的感觸,自古至今不勝枚舉,隨手翻開史料俯拾皆是,老漢較欣賞的是:蘇東坡的《法惠寺橫翠閣》

朝見吳山橫,暮見吳山縱。

吳山故多態,轉側為君容。

幽人起朱閣,空洞更無物。

惟有千步岡,東西作簾額。

春來故國歸無期,人言秋悲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錦,更看橫翠憶峨眉。

雕欄能得幾時好,不獨憑欄人易老。

百年興廢更堪哀,懸知草莽化池台。

遊人尋我舊遊處,但覓吳山橫處來。

這首詩作於宋神宗熙寧6年,大文豪時年37歲,任職杭州通判。法惠寺在杭州西湖,橫翠閣是寺中的一座樓閣。大文豪從橫翠閣上所見風光,引起對故鄉的懷念,觸發了光陰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同時反映出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苦悶與惆悵的心情。

倘論憑欄最哀苦的,當屬有詞聖之稱的南唐亡國之君李煜〝獨自莫憑欄〞,終至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殺。然最驚險的莫過於東漢末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空城計」。《三國演義》第95回:馬謖失街亭後,諸葛亮帶兵在西城搬運糧草,忽有探報司馬懿率10萬大軍蜂擁而來,當時城中只有一班文官,士兵只有2500人,衆人聽到消息大驚失色,諸葛亮沉著鎮靜,教人隱藏旗幟,大開四門,自己帶著兩個小童在城樓憑欄而坐,焚香撫琴。司馬懿來到城下,見到這般模樣,恐有伏兵,便引軍退去。

李後主國破憑欄被毒殺,漢丞相憑欄琴聲嚇退曹魏大軍,最壯烈的當以精忠報國的岳飛~怒髮衝冠憑欄處----------。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