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啊!您躲過空襲警報嗎?當然,若您是由大陸隨軍來台的前輩,肯定有此經歷,而且具實戰經驗,您能安然無恙,恭喜您!若您不曾躲過警報,亦不曾經歷防空演習,也恭喜您!因您生活在富足安康的年代,沒經過要被〝血洗台灣〞的日子。

    曾聽長輩說過,尤「日寇侵華」期間,每天須不時的躲日機轟炸,躲警報可不像相聲段子裡說的有自家防空洞,還有〝梅花三弄〞「紅燒乳竹」、「北平烤芽」、「砂鍋芋頭」下酒菜,洞內生活一派輕鬆,酒後詩興大發要把〈唐詩三百首〉從頭唸到尾。

    據史料記載,抗戰時期躲警報最慘烈的一次,莫過於民30年6月5日晚間〝陪都重慶〞遭日機三批輪番大轟炸,躲在位於「十八梯大隧道」之民眾,因窒息或遭踐踏死亡者約4000人,其屍體用20輛大卡車連續搬運5天,悲慘景況無以復加。

    不遑多讓,台灣在日據時代,即二戰已近尾聲其日寇氣焰已成強弩之末,民34年5月31日美軍對在日寇統治下的台北城進行空襲,晝間連續三小時的密集轟炸,而美軍所使用的乃是燒夷彈,以致台北城一片火海,足足燒了一個晚上,日酋總督府付之一炬,經統計遭難人數約3000人,除日寇外還包括台灣人。

    回憶就讀中學後,學校不曾舉辦防空演習,也未見過校區周邊何處有防空壕,倒是校方配合全台施行空襲警報,當警報響時,學生不准在室外活動,一律坐在教室等待發布躲到桌下的口令,那年頭空襲警報響起,馬路上行人止步、車輛停駛,必須聽從街道上憲警指揮,若有不從,當場逮捕。

    記得再次踏足防空壕時,已是在外島當兵之年,防空壕已不純為躲避敵機空襲之用,而是與敵正面作戰之用,壕溝縱橫交錯,沿線建有據點、碉堡、觀測所、指揮所等重要設施,嚴格地說應謂「戰壕」,戰壕兼具掩體與聯絡交通多種功能,當過兵者均知其重要性,沒當過兵者,由〈搶救雷恩大兵〉電影中,可見端睨。

    當年金馬外島地理位置險要,與台灣形成戰略縱深,是遏阻中共犯台的前哨站,民50年代以前,更是反攻大陸的跳板,然世事多變,自外島開放觀光後,昔日歷經砲火的戰地,隨著尖端武器的發展,已失去原有功能,成為今日遊客的景點,對曾戍守外島的老兵,前年赴金巡禮,立於戰壕內,環顧四週,恍如隔世,不禁發出「彼一時也!此一時也!」之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