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各級學校都有防空洞與防空壕等設施,其用途當然是躲避敵機空襲,不論敵機是投擲炸彈或機槍掃射都有一定程度的防護作用,防空洞與防空壕結構上兩者差異甚大,簡言之,一種有遮蔽與掩蔽雙重功能;另一種則僅能掩蔽,無遮蔽功能。

    兩者結構截然不同,「防空洞」由鋼筋水泥或加強磚造,頂有覆蓋,且洞口前有屏壁組隔,可防炸彈破片直接傷人,屬堅固型;「防空壕」則多係土壕溝,露天無頂,溝以〝之〞字形挖掘,通常壕深約成年人半個身高,屬簡易型,〝之字形〞作用在於萬一被炸彈命中,溝內人員不致全死,可減低傷亡人數。

    筆者就讀善化國小時,學校三不五時會實施防空演習,很有戰爭氛圍,實因民40年代的台灣尚處於風雨飄搖之際,中共竊據大陸後不斷叫囂要「血洗台灣」,其策略是欲血洗台灣必先拿下金門島,於是前有「古寧頭戰役」後有「八二三砲戰」,幸國軍奮勇作戰,未使中共得逞,台灣得以確保,方能永續發展。

    回顧當年,若敵機空襲時,政府機構自有完善的避難設備與設施,可資使用;一般百姓則是進入被地方政府納管建有地下室的民宅,民40年代,私人公司行號、公寓大樓、國民住宅等建有地下室者,均被列為避難場所,依容積大小分配避難員額,並賦予編號管制,一旦發布空襲警報,附近居民及街上行人都須進入避難所。

    學校舉行演習的目的是熟練一旦匪機來襲,老師能迅速帶領學生有秩序地躲入防空壕避難,其要領是,學生一個挨著一個,採蹲姿、低頭、微微張口、閉眼、雙手捂耳。低頭、閉眼是避免看見爆炸閃光,破壞視力;微微張口、雙手捂耳則是降低爆炸聲波的震撼。

    有一次學校空襲警報響起,各年班的老師各自帶領學生到分配的防空壕就定位,按避難要領施行,校部師長則進入防空洞避難,片刻間緊急警報響起,某防空壕突有一男生抬頭仰望天空,其舉動被老師察覺趕緊叫道:「○同學!蹲下、低頭、閉眼、捂耳」。

    解除警報發布後,老師責問剛才逾矩的同學,該生回答:「報告老師!我想看看敵機長甚麼樣子,等我長大當飛行員時把它擊落,讓它們不敢再來偷襲我們。」老師聞言後未處罰該生,反讚許道:「有見識,書沒白讀,師沒白教,不愧為國家未來主人翁」。

    該生中學畢業後,一腔熱血報考空軍幼校,想由幼校奠定基礎以利進入官校,進而達成當飛行員的願望,捍衛台海領空,殲滅來犯敵機。但,體檢第一關「視力檢查」,即因戴眼鏡資格不符被刷掉,致與飛行員一途無緣,只能徒呼負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