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父填唱詞填得不甚滿意,再度重填仍感難及意境,索性擱筆自我沉澱。《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夢見家和母親)》民初高僧弘一大師曾以中文填寫歌詞,成為傳唱至今的《送別》;日人亦曾以日文填詞,作成《旅愁》在日本廣為流傳。

弘一大師俗姓李名叔同,國學造詣深厚,填詞時能掌握曲調聲韻之美,結合原曲將詞曲發揮得淋漓盡致,觸動多少人的心靈,傳世迄今版本甚多,僅曲中〝一觚〞濁酒一詞,即有〝一壺〞、〝一瓢〞、〝一斛〞等各家之說,讀者請回憶,你唱的是哪個版本呢?

這首《送別》小學時代就已開始教唱,相信很多學生都不知它來自外國歌曲,弘一大師將詞曲結合的如此貼切,故向來被誤為是中國民謠,這是原作曲者(John pond Ordway)所始料未及,若干年後地球彼端有個李叔同將它幻化成一股濃郁的離愁。

其實養父對這首歌熟稔程度,有如五月的石榴、八月的水蜜桃、十月的蘋果,熟得不能再熟,因他經常對襁褓中的養子唱此曲催眠,優美的旋律低聲輕哼透出一股安詳,娃娃很快就進入夢鄉;如今倒是自己,每次唱到「知交半零落」,內心則觸動不已。

言有盡意無窮,養父收斂冥想,索性以弘一大師的另一名曲來懷念母親,他輕聲唱著:「回想那幼年時樂無比,時時歡喜,依偎在媽媽地懷抱裏,享受母愛的甜蜜。如今呀!一切變異,親朋都相離,懷念起故鄉呀情依依,希望後會必有期」。

辦公室有幾位老師被他感染,在他填詞低吟之時,隨著曲音附和輕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養父未料會引起部份老師共鳴,他怕再唱下去會當眾出糗,一個大男人在眾人面前掉眼淚成何體統,尤辦公室有幾位女老師正在批改學生作業及隨堂測驗試卷,為避免事態嚴重,他乾脆到操場司令台的後方,那是他曾經住過兩年的器材室,敲著三角鐵樂器又唱:

哀遊子煢煢其無依兮,在天之涯。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夢偃臥搖籃以啼笑兮,似嬰兒時。母食我乾酪與粉餌兮,父衣我以彩衣。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汨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哀遊子愴愴其自憐兮,弔形影悲。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夢獨自出門辭父母兮,歎生別離。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汨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還未到放學時刻,不會有月落烏啼景象,然夢中的影象,卻是那麼的清晰,往事歷歷在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