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進駐屏東臨近山區,此地最具特色的莫過於恆春半島的〝落山風〞,風起時,泥沙漫天飛竄,車輛難以通行,路上行人卻步,農作物重損害,民房屋頂吹毀,市景猶如遭襲。

尤入夜後,以〝鬼哭神嚎〞形容其風聲,實不為過,初來乍到者總覺瘆得慌,據當地人說,每年農曆九月至翌年三月是其肆虐的季節。在1890年代完成的《恆春縣志》提及其季節「自重陽以至清明,東北大風,俗謂之落山風」。

恆春半島位於中央山脈末端,地勢逐漸向鵝鑾鼻下降,東北季風便容易翻越山脈,加上風向順著地形而改變,出了中央山脈山區地帶,便會出現湍流襲捲在背風坡的車城、牡丹、恆春等地區,因此,季風盛行期間,經常對恆春縱谷平原吹襲,使路面塵起飛揚,更使九棚沙漠、海口沙漠掀起黃沙特殊景象。

當地人說,落山風有個傳奇故事:清康熙年間,明末遺臣鄭成功率領大軍從車城登陸,駐紮現今統埔村,施行屯墾並剿撫周圍番社,當時軍士攀登里龍山俯視山下狀況,並在山頂插上軍旗,結果,怪異之事開始發生,軍旗在山風吹送下飄揚,旗尾所指方向,番社即發生瘟疫導致全社滅亡,鄭軍不費吹灰之力,番社已滅。

傳說某夜,鄭成功在營帳裡就寢,睡夢中有位神明前來告知:「此地土番,乃本島開基始祖所衍生之後代,姑念上蒼有好生之德,不可剿滅他們。於是,隔天忽狂風大作,將山頂軍旗連桿拔起,吹落楓港外之大海中。」此後,每年冬季恆春半島都會颳起強大的落山風。

部隊在山區初嚐落山風威力,恰是八二三砲戰暫停之際,翌年開春後,許多部隊進駐聯訓基地參加演習,這是一次大規模演習,高層大人物親臨視察,於是乎,軍民都很忙碌,軍方協同警方疏散基地附近居民到管制區外的鄰莊暫住數日,並發給口糧等民生物資。

管制區是內三層、外三層地檢查,派出所出動所有員警對轄區已撤出居民的村莊,來回地巡查;之後,是駐軍作地毯式的搜索;再之後,由憲兵進行金屬探測,確定安全無虞,最後,由侍衛隊實施佈防,完成後,演習部隊依作戰想定計畫,進行實戰操演。

而文書官所屬之部隊即駐軍之一部,負責演習期間第一線警衛管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