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舉出自己"不好色"的實例;而柳下惠有"坐懷不亂"的實情,令人好奇,兩者誰清高,而你相信哪一位?
宋玉乃古代知名四大美男之一,歷來有「美如宋玉,貌比潘安」之說。"登徒子"一詞會被作爲好色之徒的代稱,就是從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之後開始的。
賦中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詆譭宋玉好色,宋玉則以東家鄰女至美而其不動心爲例說明他並不好色。又以登徒子妻其醜無比,登徒子卻和她生了五個孩子,反駁說登徒子才好色。
宋玉此賦影響深遠,主要是因爲他巧妙地運用烘托的手法描繪出一幅美女的圖像。文中經典之句「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這段話被後世引用,且還仿效其法寫作。
重點是,鄰女嫣然一笑,陽城和下蔡兩地的男人全都為之神魂顛倒(陽城、下蔡是楚國貴族的封地)。而宋玉表示自己不為女色所動,他說:「如此艷麗動人的鄰家女孩,趴在牆頭足足窺視我三年,至今我都沒答理她。」顯然,宋玉是堅守了"發乎情,止乎禮"的道德。
柳下惠"坐懷不亂"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說法,迄今版本多樣。直到元朝,在教育家、文學家胡炳文的《純正蒙求》記載著「坐懷不亂」的細節:「魯國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遠門的晚上住在都城門外,當夜天氣嚴寒,忽然有一位女子來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凍死,就讓她坐在他懷中取暖,並用衣服蓋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沒有發生越禮情事。」
柳下惠姬姓,展氏,名獲,字季禽(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春秋時期魯國人,管司法工作,仕途三起三黜,比孔子早100多年。周襄王31年(公元前621年),卒於魯地柳裡村(山東新泰),享年一百歲,諡號為惠,因封地在柳下邑,後人尊稱為"柳下惠",是百家姓「展、柳」兩姓的始祖。
同時,柳下惠也是「和文化」的創始人(和文化倡導,和為貴、和睦相處、和氣生財、和衷共濟、和諧社會、政通人和、家和萬事興等等)。孔子評價他是「被遺落的賢人」,孟子尊稱他為「和聖」。
其實,柳下惠不僅僅有「坐懷不亂」這樣一個典故,他在當時各諸侯國名氣非常響亮,很多國君都以高官厚祿請他去,結果都被他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