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是在我的年代裡發生的國際大事,此戰深深牽動著中華民國,對台灣影響深遠,所以趁此旅中越時機,除了想了解當地的文化與風土人情外,最主要的就是想看看越戰留下的痕跡。
越戰雖已成歷史,然傷痛似仍留在受戰爭迫害的民眾內心深處,那是永遠無法抹去的陰影,戰爭的殘酷,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此行,毫無相關越戰史跡可觀可覽,不知是導遊刻意不說,抑或有規定不准提?
記得在未當兵前,曾在大寮眷村看過一部中越合拍的電影《西貢無戰事》,然年代久遠,對劇情已很模糊,僅依稀記得似乎講述還未遭到戰火波及前的西貢(今胡志明市)繁華榮景,重點應該是堅定「中(台灣)越反共」雙方的友好關係。
如報載:民46年3月底,我國舉辦的商品東南亞巡迴展覽,就選在西貢盛大展出,當地政要均前來祝賀參觀。斯時,巡迴展覽商品琳琅滿目,包括:手工藝品、紡織品、現代書畫、台灣煙酒、糖業、鋁業、鋼廠、樟腦產品及各種機械品,如吉普車、摩托車、腳踏車、三輪車、裁縫車…等,不一而足,深獲越南顧客喜愛。
媒體報導:展出期間,西貢民眾大排長龍,蜂擁而入,為防意外,特別動員大批軍警人員維持秩序,服務顧客,為我國產品塑造良好印象。展覽會場更是以放映機播放中華民國45年總統蔣中正閱兵典禮影片,雄壯的正步、威武的軍容,當地民眾激賞不已,國軍贏得極佳的口碑。
網資:民56年間,台灣與越南上映兩國合作的彩色片《西貢無戰事》,雙方都在影史上創下高人氣紀錄。此片場景包括西貢、台北等地,由越南影星沈翠姮主演,台灣方面則由台語片導演張英及演員陳揚、林璣、洪流、余天等組成合作卡司,其他越南演員還包括小生黎瓊、阮喬貞等。
西貢(胡志明市)留待疫情過後,擇機再去,305全團一大早由峴港機場轉往河內機場候往桃園的班機,在河內機場候機時間很長,下午才有班機,於是回顧這幾日所見所聞,不禁浮出越戰的影子,尤當兵後,除報紙刊載及電視新聞報導外,軍中時有戰術教官講解越戰態勢、政治教官分析國際現勢,增進官兵國際視野。
回顧「越戰」,使得首府設在「河內」的"北越",與首府設在「西貢」的"南越",在"中越"的峴港、順化地區發生拉鋸戰,爭奪不止。支援"南越"的美軍陸戰隊3500名,於1965/3/8在「山茶半島」附近的仙降灘(黃金海岸)登陸,此動作正式宣告,美國直接參與越戰。
之後,盤踞在峴港的美軍,不但將峴港做為停泊艦艇的軍港,亦將「峴港機場」當空軍基地,並將「山茶半島」劃為美軍基地,在半島上設立雷達站,在山頂上開闢直升機停機坪(戰後,已改成瞭望台)。山茶半島成為美軍基地後,產生的威嚇作用,曾使北越聞風喪膽,唯恐避之不及。
305上午飛抵河內國內機場,領隊momo帶團轉往河內國際機場,途中,在短短的數分鐘路程,觀察到機場周邊的建設,不似導遊口口聲聲所說的落後景象,赤化後的越南已是共產國家,令人不解的是,其所施行的是社會主義路線,抑或資本主義路線?
越戰結束已有45年,具有千年歷史的河內,改革開放後,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已是越南最大的政治經濟中心,致能再度躍上國際政治舞台。反觀台灣,內鬥不已,離越前,五味雜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