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7576420119.jpg

1577573744424.jpg

1577573748777.jpg

1577573762604.jpg

1577573766884.jpg

1577573753480.jpg

1577573771454.jpg

1577573757846.jpg

聽!徐禎美老師將親歷的瀕死經驗娓娓道來。

看!徐禎美老師法喜充滿對修辦道侃侃而談。

徐禎美老師是輔英科大護理系的老師,對教育貢獻良多,凡著書立說、教具研發、教學創新、護理津要等獲國家頒獎多項,年年均有得獎紀錄,能被她教的學生真有福氣,一定獲益良多,人生旅途必定康莊大道。

同樣的,昨晚能到慈悅書院聆聽徐禎美老師的見證,對人生的啟發必有進一步更深層的認知,當老師敘述二十多年前(80730)自己發生的那一場重大車禍,將頻死經驗居然能說是〝遊歷天堂〞。

這種嚴重的車禍若發生在他人身上,劫後餘生,雖隔多年,一旦提及,總會心悸猶存,滿臉驚恐,而且會說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然徐禎美老師卻說她去遊歷天堂,這充分顯示幾種現象,其一、老師前世有修;其二、祖宗積有德行。所以仙佛伸出援手,方能逢凶化吉,也因此造成老師開始轉變心態,真心修道、實心辦道。

課程歷兩小時,要講的內容很多很豐富,每個子題都是人生大道理,因受時間所限,聽課人員均感意猶未盡,慈悅書院院長徐錦文老師出面說會再與禎美老師協調,尋機再邀請蒞臨書院與大家續緣。

課程中,徐禎美老師引用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赤壁賦》其中一句:「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想起教〈詩詞欣賞〉的陳玉燕老師曾解析《赤壁賦》,返家後找出筆記複習。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716日,蘇東坡與友人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感受大自然的清風明月之際,不免吟詩歌唱。歡樂之間,一友人卻鳴奏悲傷之樂,慨歎人生短暫有如蜉蝣,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多少的英雄人物、豐功事蹟,都在這浩瀚江水中被滌蕩殆盡,無所駐留。

但在蘇軾眼裡看到的是永恆,而在友人眼裡看到的是一瞬,因蘇軾曾遭遇「烏台詩案」險些喪命,之前仕途亦多坎坷。在黃州任團練副使期間,蘇軾早已超脫了被貶的心情,而是在佛教中體悟著生命的輪迴轉世。

人死未必如燈滅,輪迴中償還著自己的善惡業。在蘇軾看來「物與我皆無盡也」,萬事萬物都難脫生死輪迴,因此浩瀚的長江也就沒什麼可以羡慕的,因為〝我〞與之同在。至於功名利祿只不過是過眼煙雲,所以人生的坎坷並不妨礙生命的存在,人生的榮耀也並未改變生命的本質。既然生命是永恆的,自然是永恆的,那麼真正的覺悟就是自我與自然融為一體,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自然所擁有的就是〝我〞所擁有的。

仕途的坎坷反而使蘇軾更加堅強和豁達,這應該是信仰的好處。在有信仰的人看來,正是生命輪迴不止,才讓人有了坦然面對坎坷的心態,才讓人更加理智的面對人生的失意,才能超脫常人的煩惱,於瞬息萬變中看到永恆,看破生死,得到真正的心靈解脫,實現真正的天人合一。蘇東坡之所以偉大,即使外在環境惡劣得令人絕望,他也能將這種絕望變成希望。

經徐禎美老師洗滌心靈,感悟在人生道路上,經歷的不僅僅是悲歡離合,更是命運的森羅萬象,我們要轉無常為契機,必須「惜緣、隨緣、放下」把握當下,知足、感恩,才能握有最平凡與簡單的幸福。

誠如易經課徐錦文老師常說:「明天與無常,你永遠無法知道哪一個先到,當醒來時,你又過了一天;沒有醒來,你已過了一生。」所以,進德修業,欲及時也!

108/12/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呆呆 的頭像
    呆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老芋仔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