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出世後,母親替仕紳家洗衣服的工資已不足貼補家用,加上胖小子日漸成長,開支極大,母親不得不另謀生計,而鞠媽媽也有相同的情況,於是兩家的媽媽為改善自家生活,一同開發嬰兒鞋。
回首來時路,夜裡,母親在燈光如豆的煤油燈下縫製鞋底,經常會被錐子扎到,用錐子鑽孔不似縫針有頂針可以護手指,實在是煤油燈光太暗了,母親幾乎是摸黑在縫製嬰兒鞋,每當被錐子扎到時的本能反應,胖小子都能感受到母親的痛苦,幼小的心靈在哭泣,很想從床上爬起來幫母親呼呼被扎到的手。
母親之所以將煤油燈光點得小小的,那是因煤油也要花錢買,殊不知燈火點得越亮就越耗油,那可是一筆可觀的開銷,為節省開銷只好燈光如豆,能省一毛算一毛,積沙成塔、聚少成多,母親認為只要能方便穿針引線就行,但時日一久,不知不覺中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
母親開始上年紀後,常會覺得眼力不好,時常看不清楚要找的東西,會自嘆與瞎子沒有兩樣,有時即使熟人從母親面前走過,如果沒跟她打招呼,母親根本不知道是誰,只知道有個人影閃過,不了解母親的人,以為母親端架子,不搭理對方,因而發生誤會。其實,母親如果認出來者是誰的話,一定會先向對方打招呼。
邁入八旬的母親特別畏光,視力變差後,在家每天都將門窗用布簾遮住光線,這應該就是年輕時逢製嬰兒鞋,夜晚省燈油錢所衍生的後遺症,但,胖小子變成老胖子後居然忘記這檔事,偶會埋怨母親把住家弄得黑矇矇的,變成老胖子的胖小子在黑矇矇的客廳就會頭暈,於是會動手把布簾拉開,一則讓光線照亮屋內,二則讓空氣流通。
變成老胖子的胖小子自認為,屋內有亮光與空氣流通對身體才健康,但,光線刺眼令母親難受,胖小子卻未能體會出母親對光的敏感,如今方悟,悔之已晚,胖小子很自責,不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