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將抵達第一景點時,又傳來喵喵的報導,他說:「在抵達『會走路的樹』之前,會先經過一片梅園,你們會看見每棵梅樹都是滿樹的〝梅花〞。」然此季節何來之梅花?當眾人皆疑之際,喵喵隨即解說:「梅樹開花時,叫〝梅花〞;無花時,就叫〝沒花〞,現在已進入結果期,各位所見均屬胭脂梅。」好風趣的喵喵,令人激賞。

    第一景點有數不盡的珍貴原生白榕樹,身處其中,宛如置身阿凡達的夢幻情境。此地的原生榕樹之所以被稱為「會走路的樹」,因榕樹的氣根會不停擴展蔓延,原生枝幹枯萎時氣根也會取而代之,就像樹木不斷在移動一般,如非館長指出母幹,眾人則難以分辨。舘長訴說著是如何的保護這片森林,其遠見與毅力,令人動容。最後,館長提及國際巨星成龍拍攝電影《十二生肖》,在此取景,以致近年來,此地成為花東縱谷國內外旅客的最愛。

    第二個景點,全團仍在個性爽朗又極富幽默且帶詼諧的館長阿力曼先生的帶領之下,進入原始森林,一探秘境。進山前有儀式,必須先稟告布農族的祖靈,本團推派全團最高最帥最魁武的壯漢為代表,與館長併列於祖靈屋,遊客代表以國語祈禱,館長以布農族語翻譯,代表說一句、館長翻一句。「祖靈屋」是布農族人的信仰,進入森林前,一定要先向祖靈誠心誠意奉上三杯米酒、一盤玉米、一包檳榔,祈求祖靈護佑,進入森林能安然無事歸來。儀式完成,每人分食一節玉米,一定要吃,確保平安。

    進入秘境,蓊蓊鬱鬱,原始森林所散發的芬多精,頓時令人舒暢,山泉淙淙其聲悅耳,族人飲用的山泉絕對天然,山泉是以竹管相連接方式輸送至部落,絕無塑膠管或馬達類之物,團員試飲溢出之山泉,皆曰甘甜可口,路途中,有攀爬樹根之處,有攀登巨岩之地,有經過設獸夾之徑,一路上聆聽著森林的交響樂,呼吸著森林深處的氣息。

    回到部落台地,稍事休息後,館長指定由男團員負責至廚房端菜到餐桌擺放,一條長桌瞬間佈滿十餘道菜餚,十足的布農族風味餐,都是當令季節的蔬菜、瓜果,清蒸、水煮、熱炒皆有,另有鹽焗溪流裡的台灣鯛與放山自養的桶烤、窯燒兩隻雞及香噴噴的山豬肉,救國團領隊備有免洗碗筷發給團員,餐食採自助式吃飽為止,團員們都大快朵頤,個個都吃得津津有味。

    午休時,團員有的去練習射箭、有的去觀賞四周景色、有的在餐屋滑手機、有的坐在小板凳上假寐。半小時候,由阿美老師帶領團員在空地上圍成一圈,傳授布農族特有的八部合音,她說:「每年11~12月之間,布農族人舉行小米播種祭,為了祈求小米能夠豐收,因此部落裡的男子圍成一圈,一起合唱《祈禱小米豐收歌》,族人相信,歌聲越好天神越高興,當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因此,每一個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歌聲一開始,其實只有四部合音,但當音域高到某一個層次時,音軌出現了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八部合音。」布農族的八部合音,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音方式;齊柏林先生所拍攝的《看見台灣》,片尾布農族的小學生在玉山頂上所發出的音階,即是八部合音。

    在鸞山部落的最後行程是搗麻糬,由族人先示範,再由男團員拿著杵親身體驗,因此項是重力活,須由男性賣力地搗,才能將熱呼呼的小米搗爛,女性負責觀賞及拍手叫好,搗好後由杵上扒下來,然後撕成一小塊、一小塊沾上花生粉即是麻糬,館長說自己搗的自己吃,其實不用說,團員們都想嚐試,一嚐果然好滋味,有數位吃得欲罷不能,連吃好幾塊,吃得不亦樂乎。

    秘境之旅,走筆至此,未說出的秘密與風情,留待給尚未體驗的朋友,日後自行去發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