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子之所以有那麼多媽媽,那是因為他在襁褓時就已受洗,成為天主教徒,這在第11章《宗教信仰》文中已有略述,稍長會開口說話時對教堂裡的修女,他都以〝媽媽〞稱呼之。

父子倆進過的教堂,做禮拜望彌撒的有:屏東山區的部落小教堂、台灣最古老的天主教堂—萬金聖母殿、全台最美的教堂—高雄玫瑰聖母堂,以及在鄉下小學擔任教師時的大寮教堂等,大教堂肯定有修女,至於小教堂是否亦有?須由天主教友代答。

美國著名作詞歌手、演員又是企業家的瑪丹娜曾在2005年表示,絕不贊成女兒進入演藝圈,甚至還表示,「女兒最好去當修女! 」當修女並非個人願意即可,要奉聖召,由天主揀選妳成為修女,修女不是一種職業,而是用整個生命履行神的旨意。修女是天主教的女性修行人員,通常須發三願:絕「財、色、意」,從事祈禱和協助神父進行傳教,在我國修女有時被稱為「姆姆」,就如同英語系基督教國家尊稱老年修女為mama。

〝修女媽媽〞對台貢獻,有目共睹,今舉三例與讀者分享:

其一、台南私立聖功女中數學老師周筠修女,全年無休,以愛心輔導孩子,讓許多單親與失親的學生獲得關懷並完成學業,2012年榮獲全國十大傑出教師「弘道獎」。

「我由天主領受的一切,也樂意回饋給需要的孩子」周筠表示,將自己有生之年奉獻教育,並見證天主的大愛。周修女畢業於高師大,曾於南市成功國中任教,後來接觸天主教,民國66年加入聖功修女會,3年後成為修女,並在聖功女中任教,87年取得紐約復旦大學企管碩士。

周修女以校為家,全年無休,對弱勢學生照顧特別用心,若有學生因失親或家計陷入困境,繳不起學費,就媒介家長伸出援手,認養學生到畢業。她也義務擔任陪伴老師,為學生解數學疑惑。

「學生有叫我修女、老師,也有叫我媽媽、乾媽的。」除教師節外,每到母親節,周修女都會收到學生的卡片,那種愉悅的心情,使自己對教育工作更具信心、更覺有意。

周修女在聖功女中任教25年來,春風化雨無數,因為她的愛心陪伴,讓許多單親、失親學生,度過人生風暴。目前除了教數學外,並擔任宿舍主任,負責照顧350多名學生的食宿,雖然忙碌,卻甘之如飴。

其二、台東70多歲宋玉潔修女,遠從瑞士來台,30多年來照顧獨居老人及幼稚園小朋友不曾間斷,還為清寒學童募款。甚至得乳癌也不願回瑞士休養,把台灣人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2013年獲頒第23屆「醫療奉獻獎」。

盪鞦韆、踢足球、溜滑梯,小朋友下了課,衝到草地玩耍,餓了就回教室,一起唱謝飯歌,再吃午餐,只是天琪幼稚園,能這麼熱鬧,全賴有她,小朋友家裡沒錢付學費,她會想方設法,有著德雷莎修女一樣的天使心腸。

幼稚園曾差點結束關閉,還好宋修女堅持繼續走下去,統一減薪,有人減到22K,甚至有人自願領時薪,因為要讓教育繼續。帶老人唱歌,是奉上帝的命令,她跟阿公、阿嬤的約會時間從沒間斷,就算要親自開車接送也不喊累。

唯一說〝不〞的,是回瑞士休養,要做到自己不能做,歷30餘年,宋修女把天琪貧童當自己的孩子,也把獨居老人當成自己的家人,因為台灣是她永遠的家。

其三、桃園縣長吳志揚於今年母親節前夕前往聖保祿醫院拜訪一位另類母親—沈雅蓮修女,並頒贈牌匾「雅範揚善,蓮心傳愛」,肯定沈修女在醫療上對孩子照顧,就如同媽媽一般偉大。

沈修女是沙爾德聖保祿修女會從港派台的醫事人員,在民40、50醫療資源缺乏的年代,很少人願意到人生地不熟的外地服務。沈修女自民56年來台服務,10年後返港服務,又過10年再度回台,在桃園服務長達37年,長期在醫院工作,已把醫院當成家,每天辛勤地探望有需要幫助的人。

此外,除了開辦復興鄉山地醫療,長期照顧偏遠山區民眾健康,沈修女還改建小兒科病房,並時常探視、關懷小朋友,像媽媽一樣的用心陪伴,使小朋友不再害怕看醫生。

相信有更多不為人知的〝修女媽媽〞在台灣默默行善,就如同德蕾莎修女一樣。但遺憾的是,養子的生母未盡為人母之責,耐不住嫁軍人後之清苦生活,於子尚在襁褓中即拋夫棄子離家出走,使夫君為尋她而發生意外,臨終前向袍澤託孤,成為養子。

後記

德蕾莎修女一生侍奉上帝,她感受到上帝給她的旨意「一生要為最窮的人服務」她將自己以最窮的人看待,「我冷、我餓、我無家可歸」通過對窮人的服務,就是遵循上帝的旨意,服務上帝的子民,德蕾莎修女成就非凡,於197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呆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