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雜記篇 (306)
- Aug 19 Mon 2013 10:18
《雜記067》袍澤情深四老漢
- Aug 15 Thu 2013 22:20
《雜記066》火金姑的自述
夏天的夜晚,我依賴自身裝有的照明設備,雖然亮度不大,不能與十五的月光比擬,更不能與路燈爭輝,但我憑自身散發的螢光,飛舞在花間,嘻戲於草叢,毫不危害人類,不給人間添麻煩,我是自得其樂。
- Aug 12 Mon 2013 12:36
《雜記065》溽暑難耐
立「秋」已近一週,「夏」仍不願離去,續散發著光與熱的餘威,肆虐大地,為彰顯它的存在,竟與「秋」結盟,共同對人類施壓,溽暑難耐,使人們臣服在“秋老虎”淫威下,暑氣逼人,大地也為之低頭不語。
那句「夏有涼風」的詩境,被今年的「夏」給完全顛覆,今夏不但沒展現涼風的一面,卻編織一夏的酷熱,使路上行人無處可逃,戶外工作者無處可躲,承受著節節高升的氣溫,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焦躁不安。
- Aug 09 Fri 2013 18:45
《雜記064》近日有感
- Aug 07 Wed 2013 11:48
《雜記063》國防部長辭職陰謀論
- Aug 06 Tue 2013 19:54
《雜記062》贊成江揆承平時期軍法回歸司法
近因『洪案』掀起修訂軍法之議,未料,卻有部份人士與軍系立委抱持反對態度,此等人員,似乎不食人間煙火,無視老百姓需求,不理社會變革,終會遭致人民唾棄,倒是江揆說得好,國軍在承平時期,其軍法應回歸於司法。
- Jul 29 Mon 2013 21:33
《雜記061》國防部應痛定思痛
國防部近受洪案搞得灰頭土臉,被虐亡故士官其真相是否得以大白,依以往案例處置情況,不無疑問,軍中長久以來是個封閉的獨立團體,所謂家醜不外揚,一旦發生事故,則盡可能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今資訊發達,無遠弗屆,出點小事立刻傳出軍營,傳遍社會,有道是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是發生人命關天的大事,畢竟紙是包不住火的。
- Jul 14 Sun 2013 10:48
《雜記060》艦隊長與士官長之趣譚
在中正預校服務時,有一次慶生會聽了一則頗富饒趣的故事,故事是一位海軍同仁所講,但他說故事是聽學長轉述的,印象中,其內容大意:
海軍少將某艦隊長性喜釣魚,這是他之所以選擇職業海軍原因之一,海官畢業至晉升少將艦隊長,歷經20年,漫長的海軍生涯其釣魚興趣始終不減,有一次艦隊長得閒起個大清早,冬天的早晨氣候較寒,艦隊長披上防寒夾克,拉起衣領遮住了軍常服上的階級,獨步至港區外較無人跡的防波堤,甩竿垂釣。
- Jul 12 Fri 2013 16:00
《雜記059》軍中凌虐幾時休
又聞軍中役男疑遭不當管教致死案,新聞報導:陸軍542旅役男洪仲丘下士在部隊人緣甚好,且熱心助人,但因此讓同連士官長陳以人心裡很不爽,於是藉洪員違規帶照相手機入營,心懷不軌,要好好整他,硬是在洪員退伍前送去關禁閉,未料,洪員竟在禁閉室被操死。
- Jun 28 Fri 2013 10:54
《雜記058》破財消災
依民間流傳,值年太歲職司察查人間善惡,並記錄每人所做善惡行為,因太歲為一兇神,若出生年份生肖,與流年生肖相同、相沖或相刑,便是犯太歲。
犯太歲的人,在這一整年中可能會流年不利、百事不順,事業多困厄,身體多病變,容易破財及招惹口舌、官非和小人、升遷阻滯、投資失利、人事不和及感情離合等影響。因此習俗上一般人都會在每年開春至元宵節期間,到寺廟安太歲,以保本年平安無事,萬事如意,福運享通。
- Jun 21 Fri 2013 18:47
《雜記057》假車禍真詐財
又見電視新聞報導「假車禍,真詐財」事件,不禁概嘆,現今社會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想不勞而獲者,比比皆是,無法滿足物欲時,即不惜以身試法,鋌而走險;「假車禍,真詐財」早已是歹徒慣用伎倆,演變至今,歹徒花樣越來越多,敲詐金額越來越高,且屢試不爽。
記得去年新聞曾報導“助跑姐”案情,為使假車禍逼真,歹徒趴車前還起步助跑,抓好角度,窺準時機,一躍而上,趴在車主引擎蓋上,然後順勢下滑,製造被撞情節,如果不是車上裝有「行車記錄器」及路口「監視器」全都錄,使其無所遁形,否則受騙者,不知凡幾。
- Jun 18 Tue 2013 11:29
《雜記056》對素食者的疑慮
報載:別以為吃素就一定健康,許多篤信佛教認真修行的師兄師姐長年吃素,卻有三高現象,據北榮總醫院心臟內科教授指出,門診經常收治高血脂、三酸甘油脂居高不下的師兄師姐及在家修行的中老年婦女,究其原因,出在常食用高油脂的素餅乾、素泡麵所致。
教授說,日前收治一位吃素近20年,體型偏瘦的師姐,血脂、膽固醇高得嚇人。該名師姐年逾40,體型纖細,經常頭暈就診,檢查發現她血壓偏高,須服用降血壓藥物,血液篩檢結果,三酸甘油脂高到破表,已罹患高血脂,屬於腦中風、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
- Jun 17 Mon 2013 13:17
《雜記055》讓座感觸
某日,搭高捷橘線至美麗島轉乘紅線,美麗島是橘、紅線交會站,上下車乘客向來很多;橘線平日稍較冷清,假日則人潮洶湧,有專程赴西子灣賞夕陽者,尤傍晚山頂上前英國領事館,觀海最佳之處,拾級而上,登高眺望,落日餘暉,滿天雲彩,盡收眼底。
亦有至鼓山哨船頭搭渡輪前往旗津海邊戲水、逛街、吃海鮮、遊名勝古蹟者,旗后山有燈塔展示館、清代砲台遺跡等;更有慕名至大東藝術文化中心者,取景拍照、聆聽音樂會、觀賞社團表演、或進入圖書館享受書畫香氣、或購票進入演藝廳欣賞名家創作。
- May 13 Mon 2013 10:07
《雜記054》千古難題先救誰
上月29日《謀職記》回憶文中,提及離開軍職後,曾至某家保險公司應徵,面試過程,公司施以問卷測驗,其中一道題「母親與妻子同時掉入池中,你會先救那一人?」要解答這個問題實在百般困難,因此,被困擾許久,始終未獲標準答案,而當時公司根本沒給個說法,只一再強調“保險”的重要性,這已不是避重就輕,簡直就是規避問題,至今回想,完全是在商言商的行徑。
這個無聊的千古難題,居然在今天( 2013年5月13日上午5:30《中國電子報》三少四壯集-老婆和老媽同落水,先救誰?)刊出,閱後稍為釋懷,特摘錄以備若再遇上此問題時,心中有底,同時分享拿捏不定的朋友參考,略以:如果老婆問你: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你會先救誰?你答:先救你。老婆:你不孝。你答:先救媽。老婆:你不愛我。這是一個愚蠢問題,但對於愛著老婆又孝順母親的男人來說,真不知該如何選擇。
- May 04 Sat 2013 20:16
《雜記053》改善汽車亂鳴喇叭之策
多次目睹路上,因汽車鳴喇叭造成一方不快,因而把車停在路中間,下車爭論情節;也多次觀看電視新聞報導,因汽車鳴喇叭,引發一方追逐,互不相讓,以致發生鬥毆事件,甚至肇禍,嚴重危害交通。舉凡此類事件,無論汽車對汽車,或汽車對機車,均都有之,全屬損人不利己行為,毫無可取。
- May 01 Wed 2013 19:03
《雜記052》可笑的第一份薪水
20餘載後,回想起來,當初踏進社會領到第一份的薪水,說起來很可笑,居然是出自於自己所繳保費的佣金,這故事得接上文《謀職記》說起,話說錄取後,進入由「財政部中央人壽保險處」委託民間代理保險業務的OO公司,在完成自傳撰寫、問卷測驗、公司負責人精神講話之後,我被分配至簡姓副理麾下,然至此還不能算是公司職員,較精確的說法應類同見習生。
那日下午,簡姓副理個別約談,面喻:「以汝軍中資歷,公司定當重用,預擬納入『儲備幹部』培育。」當下受寵若驚,喜不自勝,心想剛從軍中退下就能順利就業,以致難掩心中喜悅,殊不知,正逐步落入陷阱圈套;約談結束後,簡姓副理還用軍中長官特有的語氣,勉勵道:「好好幹!好好表現!」事後才知,這是公司慣用伎倆,針對不同的新進人員,有不同的說詞。
- Apr 29 Mon 2013 23:24
《雜記051》謀職記
20多年前從軍中屆退,毫無社會謀生能力,抱持著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態,退下後,身無一技之長,眼看與時尚職業無緣,誠如民間嘗人所言「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又胸無點墨,實不知該何去何從。
彼時絕大多數職業軍人退伍後,祇能在民間從事《三保》工作,所謂三保:係拉保險、當保全員、賣金寶塔是也;至於為何要退伍,時受軍中工作環境影響,不願逢迎,想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之句,遂決定轉換跑道,開創人生第二春。
- Apr 28 Sun 2013 15:00
《雜記050》由台灣豫劇團憶起在眷村演出的康樂隊
昨晚與老伴前往「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觀賞台灣豫劇團演出的《巾幗‧華麗緣》,由落幕前的戲目與告白,得知此豫劇團原屬軍中藝工隊的一支,它的前身係「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後因國軍組織調整,國防政策轉型,軍中所有的藝工隊算是完成階段任務,遂逐一的退出舞台,多數走上解體命運,倖存的就轉至台北「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或民間各地,對外開放,售票演出。
國軍藝工隊的主要任務,係執行各級部隊大型勞軍晚會與外離島、演訓部隊小型康樂巡迴演出及全民國防軍民聯歡專案演出等;未併編裁撤前,各軍種都設有藝工大隊(記憶中知曉的,有:陸軍~陸光、海軍~海光、空軍~藍天、警總~白雪、聯勤~飛駝、憲兵~憲光等),甚至軍團級也有藝工隊(例如:二軍團的龍吟),其目的不外乎薪傳忠孝節義事蹟,發揚中華文化傳統精神。
- Apr 21 Sun 2013 17:05
《雜記048》變調的醫院
住家附近有一天主教醫院,早年醫院內的護理人員都是修女自任,那時期此醫院純為救苦救難的慈善機構,在台灣南部針對為病所苦的民眾進行愛心醫療及義診,造福人群不計其數。
猶記得,當年醫院是一棟小樓房,看診科別有限,但聘請的醫師卻都是學有專精,術有專攻,醫療精湛,具妙手回春之效,曾去就醫看診或住院治療的病患,都會豎起大姆指稱讚"視病猶親"。
- Apr 18 Thu 2013 12:50
《雜記047》兩隻羊過橋抑或兩隻狗過橋
日前,在鄉下縣道上見兩車相會於橋上,鄉間道路勉能雙向行車,但橋卻只能容一部車通行,橋長不及十公尺,兩車迎面而來同時上橋,雙方停在橋中央,兩車對峙,駕駛都坐在車上等待對方倒車讓步。
細觀兩車均來自不同國家的進口名車,車價不菲,但雙方駕駛開車禮儀卻未與車價成正比,這在現今社會已不足為怪,有時依交通規則鳴喇叭示警,會招致料想不到的後果,重者甚至引來殺身之禍,至於車輛被砸、駕駛被拖下車毒打一頓者,時有耳聞。